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改善环境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改善环境监测

欧香梅

乐昌市环境监测站

摘要: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果不重视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必然会对我国将来的发展造成制约。目前,随着各方面的重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检测标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增加投入,统一标准,提升行业人员整体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信息支撑。


关键词:环境工程;监测;质量;存在的问题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是环境管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后续环节,同时也是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关键构成。在实际环境管理工作开展中,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加精准的对当前的黄金情况进行分析,并获取污染源的资料。在实际环保问题治理和执行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获取水文气象资料,配合预测模型,对当前污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例如,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质量,我们就能够对实际大气环境、噪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水环境的环境容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结合其项目建成后对环境方面的影响,对于项目整体环境可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只有通过监测来对相关的数据标准进行充分的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指标,这样才能保证其项目工作的开展能够满足环境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在一些科研工作开展上,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也能够确保其科研考察数据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可以说,在当前环境方面工作开展中,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是尤为关键的。我们必须要从思想上总是环境监测工作,做好全方位的质量管控,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发挥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效能。


一、影响环境监测因素

就目前状况来讲,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影响性因素主要包含:第一,国内在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制定的时候,需要探究其是否被精准的落实,该步骤为环境监测效果好坏的关键性基础。第二,针对各类不同项目,选取出不同类别的环境监测规范与标准。例如,某个别的城市正把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方案引入到城市的具体规划与设计范畴之内,设计填埋具体量在300万吨左右,而填埋具体厚度大约为25米,依照工程整体规划,此填埋厂在2011年投入使用,计划该项目渗滤液的产量是120t/d,本来正准备将其送至城市的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全方位的处理。该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但现如今城市污水日处理量是23000t/d。那在分析本项目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尤其需要注意包括该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以及影响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这两方面的问题。所以,目前在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带来阻碍。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从整体上来看,人们在环境和利益面前的选择,选择利益的倾向更大于环境保护意识,因为环境属性是公益性,人们无法从中获取利益。政府部门在环境工程中的投入真是少之又少,即便他们已经设立了环境监测站,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金进去,而做的最多的就是做好实验室内的环境监测质量,却忽略了室外的环境质量。

2.对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的控制力度不够

我国人口的贫富差距很大,在一些经济水平落后的城市,它们的环境监测站的配置低下,对于室内环境监测来说,缺乏基础的监测设备,而且监测空间不足,难与现今的环境监测进行媲美。最基本的室内环境监测质量都很难控制的很好,更不用说室外的环境监测了,这样的环境监测信息的有效性很难确定。

3.监测方法陈旧

我国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也很多年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环境监测的经验,也在不停的改变监测工作的手段,但是相对于国外一些环境优的城市来讲,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补充。比如说我们的环境监测站,都是依靠人工来进行采样并进行实验的,而实验设备也只能对一些肤浅的东西进行研究,并且实验数据也很难证实其有效性和准确性。整个实验数据缺乏科学验证。可见,这样的工作方式将给我们环境监测人员带来多大的工作压力。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人员管理制度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就要有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意识,完善考核机制,是提升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技术交流;其次,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实效;再者,建立再教育机制,激发在岗培训热情,强化考核机制,完善持证上岗考试办法;最后,提高要求,提升质管人员素质,明确岗位职责,尤其是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关键岗位。另外相应岗位要求承担的职责与岗位待遇结合起来,引人竟争机制,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完善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监测质量提供良好保障。

2.建设薄弱环节的监督体系,提高整体管理质量

在现场监测应急监测等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工业区周边的环境质量问题出现后,环境部门要对空气质量的监管不断加强。比如,针对空气监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现场检测结果不仅影响着未来时段的环境治理,而且影响到检测机构的可信度,强化这些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整体管理质量。

3.结合日常监测工作,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监督

目前监测工作和体系运行之间联系密切,应当日常监测工作纳人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中来,构建统一整体。首先,监测单位要对工作进行自检,整改纠错。其次,通过平台构建达到最快速解决问题事故办法的生成。同时还要将各个部门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障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了杜绝应付检查而做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端正态度,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适用。

4.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力度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力度可以帮助提高管理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全国质量管理要拥有一致的步调;其次,每一阶段的管理工作要定时总结、评价和纠正,防微杜渐;第三,对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适当的办法予以解决。通过这几点的改善,可以有效的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进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实效性。

5.发挥仪器的最大效用

监测部门在不同的监测工作中可能会购进新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目的就是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很多的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根本发挥不出来新设备和新仪器的最大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管理单位应该有计划的对各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新仪器和新设备应安排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保养和操作的培训。从而发挥仪器和设备的最大效应,及其使用寿命。

结束语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已经拥有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但是,与国外的其它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为此,我们更要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创建出一支支高素质的质量管理队伍,从而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质量,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浅谈环境应急监测在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09)。

[2]王春风,张风杰,王传涛.环境监测安全防护浅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03).

[3]陈红霞,张永成.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优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