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中京剧音乐教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乡镇初中京剧音乐教学的探讨

黄勇

宾阳县黎塘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通过对乡镇初中京剧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在乡镇初中开展京剧音乐教学的策略,希望对基层初中开展京剧音乐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乡镇初中;京剧;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京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堪称中国的“国粹”。无论是京剧的身段表演形式,还是服装设计要素,亦或是其所采用的舞台表演形式,都彰显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审美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京剧艺术,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具体要求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2]。下面,我将从个人在农村初中京剧音乐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京剧音乐教学在农村初中的现状

乡镇初中,地处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域,远离县、市等行政文化中心,生活环境没有良好的艺术氛围,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京剧之类的戏曲艺术。生源大多数来自周边的村屯,以农村人口居多,家长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对孩子艺术素质的培养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其次,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由于音乐不是中考科目,被称为学校里的副科,在学校把升学率摆在首位,强调中考成绩的教育背景下,音乐艺术教育普遍滞后[3]。再次,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流行音乐通俗易懂,传播速度快,再加上“明星效应”的催化,更易受到学生的青睐。而对于我国特有的传统优秀艺术——京剧,却不愿去了解。他们认为京剧是老一辈人才看的东西,“很没意思,太老土了!”;也有的认为太难唱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1. 开展京剧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艺术素质,加强弱项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京剧教学,教师是关键。 大多数基层音乐教师来自于普通的教育院校和音乐院校,京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没有受到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作为音乐教师,针对这一短板,我们应该主动地通过多媒体网络、教材、录音、参加培训以及走访一些老艺人等方式去认识京剧、学习京剧。京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上好京剧教学,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在美学、文学、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积淀。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如何将传统艺术传承给学生?让京剧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我们不光是让学生唱几句京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我们国家的国粹,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4]

(二)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在这个流行音乐横行的时代,初中生是最容易受其影响和感染的一代。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等特性风靡于学生群体。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往往因为喜爱一首歌而喜爱歌曲的演唱者;反之,因为喜爱某个歌星而喜爱他(她)演唱的歌。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京剧教学之前,我通过网络找到一些被学生追捧和喜爱的歌星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将京剧元素引入到流行音乐中。原本是两个毫无关系、唱法各异的音乐类别被巧妙地溶合了在一起,戏曲的另类唱腔和表现形式,就像画龙点睛一样,使流行歌曲顿时变得鲜活起来……还有配乐、表演、服饰等,无不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李袁杰《离人愁》、陶喆的《Susan说》、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王力宏的《在梅边》、信乐团的《北京一夜》、谢津的《说唱脸谱》等等。我将这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做为京剧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这些歌曲的铺垫,慢慢指引学生走进京剧,认识京剧,让这些以前看不懂听不懂的京剧变得通俗易懂;让他们意识到,明星尚且喜爱京剧,我们为何要拒绝它们呢?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和验收,大部分乡镇初中音乐教学器材、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与京剧有关的知识,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对京剧的起源、发展、形成与传播等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将京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表现手法“唱、念、坐、打”、行当分类“生、旦、净、丑”、脸谱分类与含义、唱腔与流派、演绎道具等等进行归纳和整理,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动态的视频和静态的图片、五彩的画面和撼人的音乐令人眼前一亮,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唱脸谱》这一节课时,我将《说唱脸谱》作为学生进入课堂的背景音乐,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将从网络上收集来的代表性脸谱的图片给同学们欣赏,并讲解不同色彩脸谱的含义及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进行授唱,授唱后再根据歌词进行提问:“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是谁?”……通过听-视-唱-问的形式,同学们基本将整首歌的歌词和旋律记住了,同时也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2.采用情境教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协同眼、耳、鼻、手等多个感官,才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5]。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讲解伴奏乐器“四击头”时,鼓励学生上台尝试打击乐器;让学生试穿京剧戏服,表演“走台步”、“亮相”、“行礼”等动作;参与表演某个京剧经典唱段,体会其中的意境等。隆重的参与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京剧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早已经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 ,如何将这一艺术瑰宝代代相传,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乡镇初中虽然条件有限,师资、生源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音乐教师为传承民族文化真心诚意地想办法,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不断创新,京剧就会真正地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宋菀.京剧艺术在高中课堂中的教学初探[J].黄河之声,2017,02:20-21.

[2]姜晓华.彰显京剧艺术价值 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黄河之声,2018,07:101.

[3]王秀芳,学海英.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音乐天地,2015,6:18--21.

[4]赵永固.初中京剧音乐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2,9:73.

[5]姜晓华.彰显京剧艺术价值 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黄河之声,2018,07:1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