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尘肺病应用呼吸康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老年尘肺病应用呼吸康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洋 刘锡诚 姜鹏 李丹丹

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尘肺病应用呼吸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尘肺病患者取样79例,皆为我院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收治,中心随机系统分组,行常规治疗(n=41,常规组)和常规治疗+呼吸康复训练(n=38,试验组),比较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EF(5.29±0.75) L/s,FEV1(3.18±0.27)L,FVC(3.60±1.42)L,比常规组高,FTSST(7.86±2.21)s,比常规组短, BODE指数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尘肺病常规治疗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升PEF、FEV1、FVC水平,促进机体康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临床效果;呼吸康复;老年尘肺病

尘肺病是具有严重危害的职业病,可引起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1],病情往往呈不可逆性、进行性进展,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可导致肺部组织弥漫性纤维化,降低患者肺通气功能,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鉴于此,本次研究参考我院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收治的79例老年尘肺病患者资料,分析研究了老年尘肺病应用呼吸康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老年尘肺病患者取样79例,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我院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收治,中心随机系统分组,行常规治疗(n=41,常规组)和常规治疗+呼吸康复训练(n=38,试验组)。排除:药物禁忌证;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者。试验组3至18年病程,平均(11.49±2.77)年,男女分布19:19,最高82岁,最低60岁,平均(68.46±4.15)岁,常规组3至18年病程,平均(11.69±2.48)年,男女分布19:22,最高81岁,最低60岁,平均(68.03±4.05)岁,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康复治疗:(1)抗阻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保持卧位,15~30°抬高头部,准备0.5~1.0kg沙袋放置在上腹部,指导完成腹式缩唇呼吸,吸气时将重物顶至最高,维持2至3秒,每次训练5至6分钟,练习5至10次,(2)桥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保持卧位,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双腿屈曲,抬臀至最高点,保持3至5秒屏息,抬臀吸气,回位缩唇呼气,每次训练5至6分钟,练习5至10次,回位时休息10秒。(3)拍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保持坐位,挺直上身,用鼻缓慢深吸气,双手拍背3次,屏息5s,随后缓慢缩唇呼气,训练2至4分钟,练习6至10次。

1.3观察指标

(1)肺通气功能:检测记录PEF(呼气峰值流速)、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指标。(2)效果分析:①显效:气短、胸闷、咳痰、咳嗽症状消失,肺通气指标显著改善。②有效:症状缓解,肺通气水平提升;③症状、肺通气指标均未改善。(3)5次坐立试验:FTSST时间越长,下肢功能越差。(4)BODE指数:包括FEV1%、6MWD、BMI指数、mMRC分级。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分析资料,计量(6232ccc652306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计数(%)资料以t、X2检验,P<0.05。

2.结果

2.1肺功能

试验组PEF、FEV1、FVC指标治疗后比常规组高,P<0.05。

表2 肺功能指标 (6232ccc652306_html_5439e398700c5771.gif

组别

例数

PEF( L/s)

FEV1( L)

FVC( 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38

3.07±0.49

5.29±0.75

1.79±0.18

3.18±0.27

1.77±0.32

3.60±1.42

常规组

41

3.14±0.48

4.63±0.78

1.75±0.16

2.77±0.41

1.79±0.35

2.38±1.24

T

-

0.641

3.132

1.046

5.205

0.264

4.075

P

-

0.523

0.003

0.299

0.000

0.792

0.000

2.2效果研究

试验组97.37%(37/38)总有效率,比80.49%(33/41)的常规组高,X2=5.567,P=0.018。

2.3 5次坐立试验

试验组FTSST(7.86±2.21)s,比常规组(8.79±1.57)s短,T=2.168,P=0.033。

2.4 BODE指数

治疗后,试验组6分钟步行(439.26±94.69)m,比常规组(322.47±89.69)m远,T=5.630,P=0.000,BMI(21.54±1.59)kg/m2,比常规组(19.54±2.35)kg/m2高,T=4.395,P=0.000,mMRC分级(2.07±0.58),比常规组(2.69±0.47)低,T=5.237,P=0.000。

3.讨论

尘肺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渠道,患者可伴有气短、胸闷、咳痰、咳嗽症状,以肺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表现,属于严重职业病,可使患者肺功能持续性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构成不利影响,临床研究指出[2],老年尘肺病应用呼吸康复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肺通气功能。

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PEF、FEV1、FVC指标治疗后高于常规组,FTSST时间比常规组短, BODE指数优于常规组,提示其治疗效果更优,推测原因:患者肺部进入粉尘颗粒后可导致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减少有效呼吸面积,降低肺组织弹性[3],加重患者咳痰、咳嗽症状,通过桥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躯干稳定性、下肢骨骼肌耐力与呼吸肌耐力,通过抗阻呼吸训练与拍背呼吸训练,可提升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机体耐力,提升患者PEF、FEV1、FVC水平,缓解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老年尘肺病常规治疗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升肺通气功能水平,促进机体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毛杰,庄淑梅,刘亚芹,等.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6(09):5-8.

[2]鲍晓东.无创辅助通气对老年尘肺病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2):219-220.DOI:10.

[3]陈万芬.呼吸相关肌及其筋膜梳理结合呼吸训练对老年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8,33(18):2461-2464.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 课题编号201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