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短视频译写译制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4
/ 2

沂蒙红色文化短视频译写译制路径探索

高玉娟 王艳苹 陈瑶 程雪 游诗棋

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本文指导老师:邢驰鸿

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将革命岁月的沂蒙红色故事制作成英汉双语视频搬上短视频平台,通过新的媒介来传播沂蒙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

关键词:沂蒙红色文化;短视频译写译制;路径探索

引言

沂蒙红色文化研究已初具规模,但翻译及传播研究却相对滞后,实际上,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化知名度目前尚未覆盖到全国,更不用说在国外的传播了。因此,必须加大沂蒙精神的外译外宣力度,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让沂蒙精神尽快走出去。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模块:一是创建沂蒙红色文化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为相关研究者提供资料,为区域红色文化研究提供经验和参考;二是以新媒体更新传统宣传模式,扩大沂蒙红色文化的外译外宣,以短视频的方式双语传播沂蒙精神,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沂蒙红色文化。

一、沂蒙红色文化译写

(一)沂蒙红色文化译写的理论依据

其一,沂蒙红色文化文本译写。“如何翻译?”即从历史学和翻译学角度探究沂蒙红色文化译写理据与策略,助力区域红色文化翻译学术研究。其二,沂蒙红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如何传播?”即利用新媒体从新闻学和传播学角度探讨传播沂蒙精神的方式方法,助推沂蒙红色文化的外译外宣。

1、理论依据

“译写”可有两种涵义:一是译中有写;二是以写助译(或以写完善译),写译结合,浑然一体(何刚强,2021)。“译写”特指在一种新的翻译语境中,为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在不改变原文核心主旨,充分尊重原文主要思想的基础上,将原文内容以目标语受众最可也最易接受的语言及其他表现形式来呈现。这种呈现可以允许译写者局部乃至全部改写(或重组)原作,其具体操作手段可以包括:适当改观内容比例、适当裁剪篇幅长短、适当整布局顺序、适查变更行文风格、适当润色加工文本等。译写者可视特定的翻译语境、翻译目标与特定读者群的需求等情况,选择一、两种乃至多种操作手段,上下其手,以达到积极的译写目的(何刚强,2021)。

据此,笔者认为,红色文化的翻译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翻译+创写”即“创译”或“译写”。“译写”即在翻译的大框架之内对文本作进一步的技术、艺术或文字的补充与加工。 “变译论”是沂蒙文化外译初级阶段最务实的翻译理论。由于中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对外文化译介时,是以汉语文本为中心,还是以国外读者为中心?采用“全译”还是“变译”?“变译论”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对外宣传或文化输出,译者得具备变通意识,变通不是彻底地改变原有事物,而是在不改变其根本属性的基础上的变更,且要考虑具体的情况。

(二)“沂蒙红色文化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创建

1.搜集素材:线上线下搜集红色文化素材,包括红色旅游文本、红色建筑、红色收藏、红色文学、红色艺术(如影视、歌曲、画作) 等等诸多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素材,还包括线下实地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录制的音视频资料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工作量巨大。

沂蒙红色旅游景区,包括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战工会遗址纪念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等。红色艺术,包括歌曲《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电视剧《沂蒙》、芭蕾舞剧《沂蒙颂》等。沂蒙红色文化种类多、数量大,但因年代久远、宣传力度小等原因,知名度不高。

2.撰写文本:根据搜集的资料,汉语撰写红色文化文本包括人、物、事、魂等的精品故事。根据不同红色故事的特征,有侧重点的进行描写。比如沂蒙红嫂祖秀莲救治战士郭伍士的故事中,两人在救治过程中的动作、心理活动较多,所以要通过生动地描写方法去描绘当时的情景,使读者感悟到沂蒙红嫂祖秀莲舍己为人的品质。

此外,聘请历史文化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审校文本,坚守“质量为王”的原则,在保证文本有感染力的同时,保证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彰显红色基因,传播沂蒙精神,确保文本质量。

新时代融媒体时代下,传承红色文化必须需要坚持“内容为王”,促进媒介融合,以创新性的传播方式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质量,打造“立得住”“走得稳”“行得远” 的传播产品,为继承弘扬红色文化添油鼓劲,为新时代文化传播事业的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3.翻译文本:根据前期梳理的翻译理念,并借助现代翻译技术“译写”汉语文本,成员之间互查,再由加拿大本土文化研究专家审校,确保译文质量。译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故事翻译的质量和传播效果,译者需具备一定的研究、写作和翻译能力、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涉猎、对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软件的灵活使用和熟练掌握;译者应了解沂蒙精神,对红色故事耳熟能详,并对先辈心怀崇敬,只有这样,才能译好红色故事。

翻译红色故事,特别是红色文化相关术语及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鉴于红色故事往往带有深深的传统文化印记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且中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如何打造规范的、易于被受众接受的英语故事是难点之一。

4.建立语料库:聘请语料库建设专家培训成员,并在其指导下创建红色文化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因汉英双语文本互相是对方的译文,所以称该语料库为双语平行语料库。将中文原文与英文译文存放于两个文件中或原文与译文以上下或左右形式对照的方式存放于单个文件中均可)导入Tmxmall在线对齐进行对齐,将对齐后的tmx文件下载到本地即可。使用CAT软件时,将该tmx格式的记忆库导入CAT软件,碰到类似的语句,会自动显示匹配结果,有利于积累译者的记忆库,提高翻译效率。

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包括语料库的整体设计、语料的提取、语料的抽样、语料的赋码和语料加工对齐等;红色故事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进行基于语料库的红色文化翻译理论研究、服务于红色旅游活动多样化和立体化需求以及开展基于语料库的红色旅游翻译教学等方面。

二、沂蒙红色文化短视频的译制

1.译写短视频文本:在已建语料库中选取典型材料,根据传播模型理论(5W+2W)和新媒体传播特点(受众主导性和双向互动性),分析新媒体目标受众信息需求特点(重点性、关联性、新颖性、戏剧性等),创意策划(选题)、撰写编排(写稿)短视频文本,并做译前编辑(编译)和翻译转换(翻译),完成短视频文本译写工作。

2.制作短视频:在已建语料库中,选取相关图片、音视频资料,课题组年轻成员学习短视频制作教程,根据新媒体目标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习惯,制作短而精、易分享、传播快的汉英两种版本的双语字幕短视频。

制作的短视频应配备中英双语字幕,并且采用英汉双语解说配音。这样不仅能够让沂蒙红色文化短视频走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还能给临沂地区的红色旅游行业提供新的思路,注入新鲜血液,以吸引国外游客。对于沂蒙红色文化的翻译现状,有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一方面,英译文本缺损及缺乏英语推介意识。对于沂蒙红色旅游来说,游客对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都很感兴趣,但在 相关的官方网站和网页上,针对沂蒙红色旅游的英文翻 译相对较少,有些甚至没有。在笔者与各红色旅游景区 工作人员的走访工作中,也发现了英文推介意识缺乏等问题,这势必将降低沂蒙红色旅游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翻译缺乏规范和统一。在景区的标识语中,标识语言语种不统一,有些标识语是中英双语,有些只有汉语。更有甚者,有些标识语用汉语拼音取代英文翻译。例如,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中,就有多处汉语拼音取代英文翻译的现象。针对以上情况,英汉双语字幕更有益于给沂蒙地区红色旅游业提供借鉴,规范沂蒙红色文化的翻译形式。

小结

红色文化承载了厚重的党史国史文化,凝结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外译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沂蒙红色经典故事并加以译介是时代必然的选择,是新时代大力发展、彰显民族红色基因的需要,对发展民族文化、形成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沂蒙精神是我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厚的执政资源。沂蒙红色经典故事外译意在展现沂蒙儿女的奋斗精神,向国际社会阐述红色文化,彰显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意志。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播沂蒙精神,以“变译论”指导翻译实践,充分利用现代翻译技术,打造规范、易于被接受的英语红色故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沂蒙红色故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用英汉双语制造双语短视频。短视频等新媒体突破了以往红色文化传播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习主席强调“要借助新媒体牢牢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使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所以说,要充分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双语讲好红色故事,双声传播沂蒙精神,为沂蒙精神研究、红色文化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提供多样性的素材,扩大沂蒙精神外译外宣,助力沂蒙精神的国内外传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革命战争时代的红色精神[N].人民日报,2016 - 08-01(1).

  2. 宋暄.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究[J].传媒论坛,2021第 4 卷第 21 期,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