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如何实施心理护理?

/ 2

慢性胃炎如何实施心理护理 ?

高晓芳

雅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000

胃炎是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青壮年的发病率更高,主要与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情志等息息相关,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因此防治胃炎不仅要从科学用药治疗开始,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病人加强健康宣教。本文将重点向大家介绍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病情的康复促进作用。

一、慢性胃炎知多少

622aea5d46b45_html_cc102d9ddba01bc0.jpg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较高,慢性胃炎是由急性胃炎治疗不当或耽误治疗进展而言,在临床中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据相关数据统计,成年人患慢性胃炎的概率约为50%~80%左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家庭、社会压力增加和饮食不规律等导致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很多人对此病了解不全面,缺乏足够认识及重视,一旦发生慢性胃炎疾病,病人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其病情预后及康复,降低其的生活质量。慢性胃炎患者若不及时有效治疗,轻则造成胃出血、溃疡、贫血、呕血等,严重者可演变发展为胃癌。

慢性胃炎是一种难治愈性疾病,其复发率高,病程长,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损害,还会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慢性胃炎迁延不愈,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有效的心理干预疗法对改善其病情具有显著效果,还会帮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乐观面对生活,下面详细对心理干预护理进行系统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二、慢性胃炎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干预护理对慢性胃炎病人的康复有很大帮助及促进作用,病人患病后其身心处于病态情况,因此治疗康复效果不理想,而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能大大提高其康复疗效。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前,首先要明确了解病人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心理疏导效果。

  1. 心理特点分析

不管是患哪种疾病的患者,就诊过程中均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特点,如紧张型、焦虑型、抑郁型、恐慌型、悲观型、乐观型、忌医型和自怜型等等,不同类型的心理变化也不同。①紧张型:一般多出现在首次就医、住院治疗,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医护人员内心极度紧张,担忧,不知道自己病情程度,不了解预后效果;②焦虑型:此类病人多半是得知自身病情和严重程度后感到焦虑,病人已初步了解该病的危害,故就医时感到焦虑、烦躁;③抑郁型:主要是内心活动复杂,独自就医或长期孤单自闭,无人陪护而产生的情绪状态,此类病人不愿与外界交流,精神状态涣散;④恐慌型:首次得此病,自身不具备疾病相关知识,但是就诊时面对周围同种疾病人群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病例感到恐惧、慌乱以及害怕;⑤悲观型:了解自身病情状态,经医护人员治疗照顾后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病人易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对治疗、生活丧失信心、甚至出现排斥、抵抗治疗的情绪,自身认为无法治愈;⑥乐观型:此类人群天生性格开朗、活波,对一切事物看淡看开,但是多见于病情轻,只需遵医用药治疗,且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情况;⑦忌医型:大病小病都觉得无需住院治疗,只要在家好好休养、按时用药即可恢复,此类人群多见于无医学常识,年龄大的老人,主要是担心就医花费较多费用,增加子女负担故出现忌医情况。⑧自怜型:此类人群多见于事业型女性,由于身体受疾病折磨,导致病人担心影响工作,事业受挫而自我怜悯。

(二)针对性心理疏导

护理措施一:疾病健康知识宣教。教育指导是改变病人错误认知、调节心理的重要环节。病人之所以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其根源是缺乏对疾病的全面了解,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故对就诊的病人及家属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指导,以口头宣教、发放宣传册、播放视频等方式重点向病人讲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危险因素、病症、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针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耐心的给予专业解答,详细阐述慢性胃炎与情绪管理间的练习,阐述情绪变化的致病机制,让病人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疾病,更加客观的认识慢性胃炎,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护理措施二:心理疏导护理。慢性胃炎病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主要原因是对疾病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走出自己的错误认知圈。故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的态度与病人沟通,讲解愉悦心情对病人的恢复效果,积极开导其焦虑、烦躁和恐惧心理,与病人建立友好、信任关系,引导其积极倾诉内心想法和顾虑,正确帮助病人分析原因,纠正错误理解,鼓励其有病治病,尊重医学知识,不要轻视小病,以免小病积大,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理人员在每次复查后应积极暗示病人,告诉其好转消息,激发病人的治疗信心,叮嘱家属多关心、疼爱病人,营造轻松、幸福的家庭氛围,多给予病人家庭温暖关怀,让其放松心情,安心、舒适的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三:情绪转移管理护理。首先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主动沟通,掌握内心顾虑,深入了解病人的内心想法和心理负担,尽量多给予病人关心和照顾。对生活上提供贴心服务,最大能力满足其身心护理需求,提供温馨、安静的治疗环境,让病人在治疗期间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肝火气旺造成胃炎复发。对于情绪难以控制者可通过情绪转移方式进行管理,如病人用药后会担心复发,患得患失,护理人员可指导病人通过听音乐、唱歌、下棋、观看综艺、练习书法、打太极、跳健美操、游泳等方式转移情绪注意力,不仅能分散其对疾病的困扰,还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水平,注意运动锻炼的时机最好在餐后30分钟后。

护理措施四:沟通引导发泄情绪护理。护理人员可选择恰当时机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语言沟通、肢体、眼神交流等方式向病人传递安全感和关心,充分理解和尊重病人,并引导其正视生活中的负面问题。告知病人“人生在世不称意”,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困难和压力,幸运的人都会选择合理方式面对和解决,多讲述一些自身和知晓的不愉快事件获得病人的同情心,通过情感共鸣来缓解病人的恐惧、抑郁和悲观情绪,并指导病人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悲喜事件,尽快走出情绪低谷期。针对情绪过度压抑、悲观者可陪同病人到户外空旷场地尽情释放,宣泄悲伤情绪,以高歌、大吼大叫、酣畅淋漓的大哭等方式发泄压抑心理,进而能重拾生活希望,用热情、乐观的心情迎接困难,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慢性胃炎病人的心情变化复杂,情绪多样化,在病人治疗期间合理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既能够帮助病人调整身心最佳状态,改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其胃病得到良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