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的效果观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的效果观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分析

李婧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康复医学科的效果观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方法 抽选2019年10月到2021年9月间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就ADL、抑郁评分和满意度作观察。结果 观察组ADL评分经干预比对照组高,而抑郁评分经干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满意度:97.06%、79.41%,P<0.05。结论 在康复医学科中加入无缝隙护理管理,于优化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抑郁状况方面均具有正向帮助,满意度佳,应值得继续推崇。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康复医学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医学技术进展,脑血管病患的生存率虽然得以全面提升,但致残率却仍旧异常高,为病患身心健康、生活能力会形成诸多困扰。人们健康意识的日渐强化,使其对康复治疗也逐渐重视,而康复医学科的成立为更多病患带去了希望。本文中就于康复医学中加入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作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选68例康复医学科患者,每组34例。对照组男、女各20、14;年龄44-82岁,中位(68.09±3.75)岁;其中脑出血、脑梗死人数各是16、18。观察组男、女各21、13;年龄43-82岁,中位(69.11±3.58)岁;其中脑出血、脑梗死人数各是17、17。纳排标准:所有病患经诊查均同脑血管病症相符;本实验征得病患、家属认可,并签署同意书。将①四肢瘫痪;②并发肿瘤;③脏器功能严重受损;④基准资料不全面者全部排除。两组一般资料,经汇总得P>0.05。

    1.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为病患提供基础康复训练,遵医给药,合理饮食等。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①团队构建。于该科室中挑选资历较佳的医务成员创建团队,展开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并且于理论知识、仪器使用和操作技能方面均能熟练掌握。向参与者阐述以病患作为中心的核心要点,将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化,能够细化至个人,依照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流程,使创建的工作模型具备规范化、合理性。②排班优化。对往常排班模式作出分析后,将不足处作改进,推出弹性制排班,于具体排班时需全面依照病患需求、病室特征,适当融入连班、小时班等,确保交接班流程更具科学性,为工作衔接奠定坚实基础。③优化干预服务。所实行的干预模式需将个人责任制同小组包干制相结合,于治疗各阶段增设健康指导、干预评估,针对病患心理问题及时行强有力的疏导,使其能够摆脱负情绪困扰,提升依从性、干预质量。④干预安全。安排质控小组行查房,至少每周1次,以此掌握病患病况变动,能够及时调节康复方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需格外重视,提供完善的防控举措,做好细节、应急管理。同时依照病患具体情况行针对性的安全宣教,强化其安全意识,以防出现不利情况。

    1. 观察指标

①ADL:汇总干预前后病患的日常生活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共10项,将五级评分法作为准则依据,满分100分,其中分值越高则代表生活能力越佳。②抑郁评分:依照HAMD测评表评价病患抑郁状况,其中分数越高则代表抑郁情况越严重。③满意度:以自制调查表评价干预后的满意度,对服务热情度、沟通关爱、工作能力和宣教内容等作出评价,共100分,高于80分为满意,70-80分间为一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1]

    1. 统计分析

本统计软件版本:SPSS23.0,计量资料:(622ac6d7bb18d_html_9bca8ae64a57c715.png ),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622ac6d7bb18d_html_48b72ebfe8996f2d.png 检验,统计结果参照P<0.05。

2 结果

2.1 ADL、抑郁评分

观察组ADL评分经干预比对照组高,抑郁评分经干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ADL、抑郁评分(n=34,分)

组别

ADL

抑郁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5.21±10.39

59.01±11.37

23.08±3.15

8.97±2.07

对照组

35.19±10.27

46.21±10.48

23.15±3.41

15.69±3.64

t

0.008

4.827

0.088

9.608

P

0.994

0.000

0.930

0.000

2.2 满意度

观察组、对照组总满意度依次是:97.06%、79.41%,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n=34)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18(52.94)

15(44.12)

1(2.94)

33(97.06)

对照组

9(26.47)

18(52.94)

7(20.59)

27(79.41)

622ac6d7bb18d_html_48b72ebfe8996f2d.png

/

/

/

8.700

P

/

/

/

0.003

3 讨论

康复医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其中包含临床、科研和教学,该科室于康复救治方面对应的水准极高,为了能够促使病患障碍肢体尽快恢复,优化康复效果,于康复医疗期间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所行的干预管理[2]

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全面依照病患实际需求,并将心理学同医学方面的诸多内容进行整合、应用,从而为病患提供高效干预服务[3]。行该干预模式期间所有参与者必须要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依照每位成员具体情况为其划分明确工作职责,并认知履行。同时对工作时间、范围做合理化安排,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交接班期间出现不利事件。于康复医治期间,确保每位病患都能够得到系统化、专业性的宣教、服务指导,加深病患对康复医治的理解度,提升其依从性,优化康复效果。

本文中观察组ADL评分经干预比对照组高,而抑郁评分经干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满意度:97.06%、79.41%,P<0.05。该干预模式能够以病患为主导展开具体工作,让其感受到重视、尊重,所提供的服务指导都极具连贯性、有序性,有助于赢得病患信任、满意,对消解负情绪也具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在康复医学科中加入无缝隙护理管理,于优化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抑郁状况方面均具有正向帮助,满意度佳,应值得继续推崇。


参考文献:

[1]魏国荣. 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提升康复医学中护理效果的研究[J]. 中国医刊, 2020, 55(4):2.

[2]吕星, 万力, 余飞,等.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康复医疗管理——新型康复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探索[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12):4.

[3]高岩, 杨瑞玲, 王诗尧. 康复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及管理[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019(0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