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3

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玉萍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巨龙中心卫生院 615601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实际护理效果,并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最终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治疗依从性评分、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护理效果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胆囊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胆囊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其发病率较高,根据临床表现被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因素影响下,胆囊炎的病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胆囊炎的病发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腹痛、呕吐和发热等诸多症状,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中常见的治疗胆囊炎的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其中患者出现的多种不良情绪是较为常见且主观性较强的一种,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出现焦虑、恐惧及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为了探究在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现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并对比其效果,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实验结果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为(51.86±11.29)岁;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66-77岁,平均年龄为(53.39±11.05)岁。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也已报备至本院伦理学术委员会并得到批准。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即可,既包括基础的护胆治疗、抗感染治疗、镇痛治疗、解痉治疗等,同时给予患者病情监测、对症处理以及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1)心理护理:患者在确诊后,很有可能会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就院治疗的压力产生恐慌、焦虑、紧张等诸多的负面情绪,患者的消极情绪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反映出来,造成不配合治疗和应激性的生理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等,对治疗的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平时多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交流,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方便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内心变化以及实际需求,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与此同时,还应先患者讲述该疾病的基础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耐心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治疗过出现的常见现象,树立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也可以通过向患者讲述临床诸多的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调整自身心态,向患者讲述手术治疗的过程、重要性和安全性[2]。(2)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相同,健康教育也需要贯穿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在术前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述疾病的基础知识、病理变化以及手术治疗的原理等,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和治疗方式的认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督促患者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休息和饮食,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术后向患者讲述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可能引发感染的因素,避免术后负面事件的发生,并且指导协助患者用药及饮食,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实际护理效果(主要包括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治疗依从性评分、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这五项指标,前四项指标的满分均为100值,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为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效果越好,SDS和SAS评分越低则表示护理效果越好),并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满意度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人数与满意人数之和与总人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处理完成后,使用x±s表示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中的意义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出现并发症情况对比 最终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治疗依从性评分、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护理效果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小组的满意度对比表(分,`x±s)

组名(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治疗依从性评分

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

住院时间

对照组(54)

49.6±4.9

47.9±4.3

75.2±5.1

59.5±5.5

7.1±1.4

观察组(54)

40.2±5.1

39.8±4.2

94.5±1.9

92.5±2.1

5.1±1.7

t值

9.381

9.529

25.076

36.636

6.42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两小组的满意度对比表[n(%)]

组名(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54)

18(33.33)

21(38.89)

15(27.78)

72.22

观察组(54)

27(50.00)

25(46.30)

2(3.73)

96.30

c2

-

-

-

11.798

P值

-

-

-

<0.05

3 讨论

临床中可能引发胆囊炎疾病的因素常见的有嵌顿胆囊管和胆囊内结石梗阻等,临床中经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炎,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诸多,应从多方面进行避免,其中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效果[4]。多项研究表示为患者提供针对心理状态的护理工作,可帮助患者减少负面情绪,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态度,同时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而健康教育则主要通过系统性的、有计划性的以及由组织性的教育方式,帮助患者知晓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会更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也能帮助患者减少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工作,提升治疗的效果[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应用于对胆囊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胆囊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美玉,孙月军.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0,17(1):267-268.

[2]王琳.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19,8(21):103-103.

[3]丁文霞,张苏娟,陈莉娇.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心理,2021,4(18):89-90.

[4]全亚秋.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8(34):272-272.

[5]王莹.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管理,2020,1(13):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