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马文浩

济南市儿童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采用程序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室接收的30例患儿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均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效果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对病情掌握程度、患儿满意度、护理质量改善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室采用程序化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者工作效果、预防护理风险、医患关系更和谐,提升护理效果,效果显著。

关键词:程序化管理;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应用探索;

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中必须采用现代化先进医疗设施与复杂监护设备,监测危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属于支持生命与特殊治疗区,具备患者病情严重、变化速度快,各类设备复杂、急救药品类型较多,以及护理任务很重等特征。程序化管理指的是针对儿科重症监室患儿的护理工作制定出详细的程序,根据程序进行管理。其主要作用在于严格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进行操作,促进每项操作质量提升,从而提升工作效果[1]。为了促进PICU护理效果提升,本文选取30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为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与程序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室接收的30例患儿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均15例;其中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7个月-9岁,平均(5.1±1.4)岁。研究组男10例,女5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5.3±1.5)岁。病情种类:重症肺炎10例、重症支气管炎8例、重症肌无力6例、其他重症疾病6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以比较,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护理者选择早晚排班方法,通过儿科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护士长需间隔一段时间查验护理质量。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1)仪器设施、物品、ICU物品的程序化管理。首先,针对PICU中的仪器设施、物品、药品需开展“五固定”与“二及时”。五固定是指明确数量种类、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定期消毒并检查维护。二及时是指领用及时补充、及时检查维护;其次,各类仪器设施标准操作规范的制定,如使用呼吸机规范、多功能监护仪器等操作过程,护理者需严格根据科学性操作规范开展;最后,针对物品、药品构建库存管理机制,其出库入库需根据标准流程严格开展。(2)护理人员程序化管理。首先,对护理者上岗前开展统一培训,将本院自制的标准化操作规章与医院章程手册发给每位临床医护者,对于每项程序化管理内容需系统性学习,保证护理者岗前可以对专业护理理论与技能完全掌握。此外,还要定期将岗上员工组织起来展开培训,确保精益求精、务实基础;其次,明确分工,确保岗位人员固定。利用“定员工、定班次、定内容、定时间”四定明确护理人员岗位流程、操作过程、工作责任、工作内容,并以定期考核方法保证工作水平提升,减少员工在岗上流动,确保护理工作可以持续开展。(3)完善ICU程序化管理过程。由护士长连同ICU科室经验丰富的精英,针对科室不同岗位拟定合适的制度与流程。构建质控小组,定期抽查护理者的抢救、护理、基础、药品物品管理、交接制度等记录,按照实况进行奖励与惩罚,每个月都要对问题实施处理并找出合适的处理方案。有效反馈制度的建立,若是原先的制度有漏洞,需要将科室人员召集起来开展会议,以便于商量出应对之法,促进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2]

1.3疗效判定指标

(1)将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向患儿及家属发放,调查医疗水平、医治环境、基础护理标准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掌握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向两组护理人员发放调研表,分析护理者对于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62296c125ba73_html_3e70fba5637e783.gif ±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效果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对病情掌握程度、患儿满意度、护理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综合效果比较(62296c125ba73_html_3e70fba5637e783.gif ±s

小组

n

病情掌握程度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改善效果

研究组

15

93.2±0.12

95.88±1.17

94.25±4.11

对照组

15

67.1±1.23

85.14±2.65

80.27±7.82

t值


81.794

14.359

6.129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如何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护理质量,应以科学性操作程序作为支撑。伴随临床技术的创新发展,要求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由于护理工作任务即繁重又责任重大,容易增加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所以科学性操作流程的制定,开展系统性、全面性管控,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升。而科学性工作流程如同精致的连环扣,在医院以及护理管理工作细节方面时刻贯穿。程序化管理作为按照各班责任所制定,其对各项工作内容与顺序实施了详细规范,让不同岗位护理人员对各班信息以及细节明确掌握,规避实际操作中出现遗漏,提升护理水平[3]

程序化管理可让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人员工作效果提升,在医疗领域中,抢救属于专业性及要求较高的概念之一。患者能否抢救成功,不仅可以反映出临床医师的操作技术,也无法脱离将职业责任、护理技术贯穿于抢救流程之中。程序化管理可以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并对临床医护者工作行为及抢救流程加强规范,以此对抢救流程合理协调,护理者只有确定各类物品、仪器设备、药品等性能与位置,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程序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护理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并密切协作,促进工作质量有效提高[4]

此次研究中,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效果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对病情掌握程度、患儿满意度、护理质量改善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总之,成细化管理模式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让患儿家属对患儿的病情全面掌握,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效果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司秀娟. 整体护理在儿科护理运用中的探讨[J]. 健康之友 2020年11期, 7-8页, 2020.

[2]李娜瑛. 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1):2.

[3]孔丹. 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4]汪晓红. 程序化管理在神经外科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