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择期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7
/ 2

心理护理在择期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季亭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手术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方法:66名实验对象挑选于2020.08——2021.05阶段我院行择期剖宫产者,借助信封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3名。分别带入传统护理工作、传统护理着重增加心理护理工作。为得出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差异,从而比较对象产前产后抑郁情绪表现。结果:产前两组对象抑郁情绪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实验组对象的抑郁情绪结果低于常规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的择期手术中护理着重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良好,能缓解抑郁心理带来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择期手术;心理护理;效果


剖宫产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分娩术式,使用率较高,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提升的影响下,很多人改变了对分娩的传统固有观念,很多人会选择剖宫产来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痛感。因为麻醉学、输液、输血、感染控制等技术比较完善因此剖宫产术式的使用安全性也较高,有效了解决很多产妇的难产问题和产科综合征,是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重要分娩手段。但是剖宫产术式也会有一些问题,例如手术期间产妇的心理起伏较大,需要在择期手术阶段中对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干预,解决对象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剖宫产的手术成功率,获得理想的分娩结局。对此本文章围绕剖宫产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讨论,详情可见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66名皆为择期行剖宫产术治疗者,以此参与2020.08——2021.05时间段内的临床护理质量分析实验,并在信封法分组模式下将其分别纳入常规组与实验组,沟通后自愿参与实验统计(同意书签署回收率100%)。

常规组——对象年龄上限、下限值为39岁、23岁,孕周阶段37-41W。实验组——对象年龄上限、下限值为40岁、24岁,孕周阶段38-40W。数值比较P>0.05。均为初产妇,无单胎,无巨大儿、产道异常等高危因素。

1.2方法

常规组:讲解手术进行方法、主要步骤、术前需做检查和执行目的,征求患者理解,完成择期剖宫产的患者需由护士向其本人和家属讲解休养内容、卫生维持重要性、创口防感染措施,告知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且详细解释婴儿护理内容,解答其问题。

实验组:着重开展心理护理。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前,开展术前访视,通常在其进入手术室其前一天下午开展,按照对象的文化程度改变沟通方式让产妇能够听懂护理人员讲述的内容。和产妇以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得到产妇的全面心理评估结果,以此建立对下心理护理方案,讲解剖宫产手术的好处和恢复预期效果,告知术式的安全性和术后注意事项,让其能够拥有充分的准备心理,在此健康宣传工作下的产妇可以很好的配合手术。减低产妇在分娩前阶段的紧张感,以免激烈的言语刺激到产妇。最后还要在即将进入手术室前做健康宣教,注意情绪对身体基本指标造成的影响,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解决[1]。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麻醉技术提前告知,在确保患者无过敏禁忌症的情况下,使用麻醉剂开始切开皮肤组织保证健康状况,多和产妇沟通缓解其压力,在婴儿顺利出生后将其健康状况告知产妇。讲解术后身体疼痛原因,并指导患者正确放松方式,可以适当使用镇痛药缓解其痛感,制定正确的饮食结构和活动。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产前产后抑郁情绪表现。

1.4统计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以n(%)、(622568d2ac3d5_html_8c46e40ec81455e2.gif )表示方差值和均数值,通过X²和T值检验,P<0.05代表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前,常规组抑郁(66.3±2.5)分、实验组抑郁(67.8±2.4)分。比较T=2.486,无意义P>0.05。

产前,常规组抑郁(52.1±1.5)分、实验组抑郁(43.2±1.0)分。比较T=28.360,有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医疗技术先进,剖宫产择期手术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也能得到保证,却不代表完全没有风险,故而在本实验中开展心理护理保证与维护产妇的身心健康,提高预后效果。以提高分娩安全性,消除对象不良分娩情绪保证分娩进程正常推进。此心理护理的开展,能有针对性的强化产妇的安全生产的信心和配合度,利于产妇在术后尽早做持续的、有规律的、动态性产后恢复运动。尽可能的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剖宫产效果。

结果可见,产前两组对象抑郁情绪比较P>0.05。产后实验组抑郁情绪结果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择期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缓解不良情绪,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袁红. 心理护理在择期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 健康大视野,2019(1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