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支君蓓

上海市浦东医院 201399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入院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所有患儿中,筛选出符合本次探究标准的患儿84例,将患儿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取随机摇号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n=42)和B组(n=42),给予A组常规护理,B组则实施人文关怀,做好护理日记,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B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62%(41/42),高于A组90.48%(38/42),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因而该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科;人文关怀;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科接诊的患儿疾病类型复杂多变,患儿在疾病诊断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求较高。常规的护理中,仅仅将护理的重点放在患儿的疾病诊断及预后护理中,容易忽略患儿自身以及患儿家属的情绪变化[1]。为了保障患儿的治疗疗效及护理效果,需要采取更加人性化、科学的护理模式,此次探究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科的护理中,通过对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宣教、精细化护理,使得护理的实际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不仅提升了患儿家长的护理认知,还能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入院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所有患儿中,在所有患儿中筛选出符合本次探究标准的患儿84例,将患儿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取随机摇号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n=42)和B组(n=42),A组(n=42):常规护理,B组(n=42):实施人文关怀。A组(n=42):男19例,均龄(9.74±6.16)天,女23例,均龄(8.87±6.94)天。B组(n=42):男17例,均龄(10.17±5.35)天,女25例,均龄(9.73±8.48)天。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无遗传疾病史。

1.2方法

A组:常规护理。

严格把控新生儿的药物用量,并对患儿的体位进行指导和纠正,安抚患儿家长的情绪。

B组:人文关怀。

①健康理念的宣导:大多数患儿家长都是首次为人父母,对新生儿的疾病相关了解较少,会过于担心患儿的疾病发展,以及对成长的影响,使得患儿家长过于担心患儿疾病对患儿造成的影响,从而出现忧虑、烦躁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亲和的态度,均匀的语速将患儿所患疾病相关知识耐心的科普,将疾病的发生、治疗手段、预后恢复等告知,提升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同时将人文关怀的护理重要性告知,并主动的介绍医务人员基础信息,以达到增进与患儿家长之间的关系,拉近医患距离,运用沟通技巧挖掘患儿家长的压力来源,并根据压力来源给予患儿家属人文关怀,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②临床护理:患儿在护理期间,除了密切的关注患儿的各项身体体征指标以及患儿的喂养外,还需要采取轻抚、轻拍等,以此来满足患儿对于情感的需求,以免患儿情绪波动较大。控制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以免患儿出现低温,或着凉,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并记录,做好患儿保暖措施,在对需要阳光照射的患儿护理时,如黄疸,需要重点保护患儿的眼睛,避免太阳光直射,以免出现灼伤的情况。③患儿的看护:患儿年龄小、认知少,极易受到外界原因出现哭闹,在对患儿实施护理期间,需要由专人看护患儿,发现患儿出现哭闹时,及时的进行安抚工作,并寻找引发患儿哭闹的原因,或者使用毛毯、枕头等物品将患儿围绕,呈鸟巢状,以此来保证患儿的安全感,使其停止哭闹,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拥有舒适、充足的睡眠,避免因情绪失常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3]。⑤患儿的探视:每日设定一个时间段为探视时间,在探视时,需要严格按照无菌的要求,穿戴无菌服,对患儿家长手部、身体等部位进行消毒,将患儿当前的状况告知,以免患儿家长情绪失控,在探视过程中,应当保持足够的安静,以免对患儿造成影响[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做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62%(41/42),高于A组90.48%(38/42),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1.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x±s)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A组(n=42)

16(38.10%)

22(52.38%)

4(9.52%)

38(90.48%)

B组(n=42)

23(54.76%)

18(42.86%)

1(2.38%)

41(97.62%)

-

-

-

5.934

P

-

-

-

<0.05


3.讨论

人文关怀是当前较为推崇的护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护理,该模式的护理重点放在患者的心理上,使护理工作更具人性化。新生儿因为年龄、疾病类型等因素会导致患儿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难度较大,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较少,因此会出现过度的紧张、焦虑的情况[5]。为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拉近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关系,并挖掘出患儿家长的压力来源,针对压力来源给予患儿家长人文关怀,使患儿家长保持相对平稳的心态。制定专项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的安全。由此次探究结果表明,新生儿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能够安抚患儿家长的情绪,大幅度改善护理质量,增加了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芬.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143.

[2]周明明.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23+142.

[3]张元元.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112+119.

[4]丁婷婷,许艳勤.人文关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355-356.

[5]文婷.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科学,2019(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