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3

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价值

郭传喜

鄄城县富春镇赵仟庄卫生室 274600 山东菏泽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实施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6月我门诊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展开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比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而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则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有效提高总体疗效,改善患者痛经等临床症状。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宣郁通经汤少腹逐瘀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月经不调、痛经,甚至不孕等,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其中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也最主要的症状,大多呈现进行性加重情况。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单纯激素药物治疗为主,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停药后极易复发。积极选取更为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热议课题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病理基础在于血瘀,故治以化瘀活血、通经止痛。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具有温阳散寒、化瘀消癥、清热泻肝、调经止痛之效[2-3]。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取80例我门诊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门诊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展开研究,选入时间在2019年4月-2021年6月,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组(n=40)中已婚30例,未婚10例;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0.46±1.08)岁;病程2个月-9个月,平均病程(5.14±0.97)个月。观察组(n=40)中已婚31例,未婚9例;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0.32±1.14)岁;病程3个月-8个月,平均病程(5.27±0.84)个月。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接受临床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者;②年龄不足46岁的未绝经女性;③短期内无生育计划者;④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原发性痛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痛经;③有滥用药物史;④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或感染性妇科疾病者。

1.2方法

对比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将上海医药有限公司新华联制药厂生产的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33020715)予以患者口服用药治疗,每次12.5 m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3个月后评价效果。

观察组予以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当归15克白芍15克牡丹皮10克山栀子9克黄芩5克郁金5克白芥子6克香附6克柴胡9克川芎5克小茴香5克干姜6克延胡索6克没药3克肉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包煎)五灵脂6克(包煎)上药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积分。①治疗后患者痛经、下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经妇科检查痛性结节消失,为显效;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痛性结节有所减小,为有效;痛经症状及包块情况较前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评价两组患者痛经、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骶酸痛等中医证候积分,从0-6分依次表示畏寒肢冷、痛经主症由轻度-重度,从0-3分依次表示神疲乏力、腰骶酸痛次症由轻度-重度。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处理数据,治疗效果用卡方检验,中医证候积分用t检验,表述方式分别为n %和(均数±标准差),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两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较对比组明显更高,P<0.05。如表1。

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

组名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5.00)

14(35.00)

24(60.00)

38(95.00)

对比组

40

8(20.00)

12(30.00)

20(50.00)

32(80.00)

χ²

-

-

-

-

6.000

P

-

-

-

-

0.014

2.2 中医证候积分的两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较对比组明显更低,P<0.05。如表2。

2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621f1066e577b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S,分)

组名

例数

痛经

畏寒肢冷

腰骶酸痛

神疲乏力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4.65±1.04

0.96±0.38

4.36±1.48

1.17±0.29

1.95±0.44

0.86±0.38

2.17±0.82

0.92±0.38

对比组

40

4.54±1.21

2.16±0.62

4.25±1.44

2.41±0.65

1.94±0.21

1.26±0.52

2.13±0.58

1.36±0.57

t

-

0.436

10.436

0.336

11.018

0.129

3.927

0.251

4.062

P

-

0.664

0.000

0.737

0.000

0.897

0.000

0.801

0.000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间质和腺体,在子宫腔腹内膜和子宫外等部位发生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等情况,其中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是其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4]。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米非司酮治疗该病,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往往也会导致潮热、经漏、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且长期用药可能会对下丘脑垂体系统造成一定破坏,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因此,积极探究更为有效的中医药治疗该病,已成为现阶段临床治疗的主要趋势。

祖国医学中并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为“月经不调”“癥瘕”“痛经”等范畴。在《景岳全书·妇人规》[5]中有所记载:“淤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余血未净而有所逆,留滞日久已成癥矣。”现阶段,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基本病机在于血脉瘀阻,冲任胞宫,多为寒热虚实导致血瘀。有妇科名家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火热郁结证,病因在于肝郁,内生火热,受外感热邪,肝郁化热,或素体阳盛等,皆可导致火热内盛[6]。从此冲刃血海,而蕴结于胞宫,至气血瘀阻而形成血瘀,愈久则化热,形成热毒,体内蕴含火热瘀毒,随月经而发,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其中肝郁者最为常见,由于肝郁者机体充气过旺,气有余而生火,灼伤经络,迫血妄行而成离经之血。如此反复,使得病情迁延难愈,肝气郁结,疏泄失司,阻滞冲任胞宫,气滞血瘀而成痛经。故治疗以清热泻肝、疏肝化瘀、消癥散结为主[7]

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方中丹皮凉肝血;白芍可缓急止痛,与当归相配,可柔肝和经,养血活血;郁金、柴胡可解郁理气,疏肝散结;白介子可疏肝理气;黄岑有降火之效,可助清肝,经来当以通为顺,故经期加用少腹逐瘀汤,发挥理气止痛、温阳散寒、活血逐瘀之效。方中赤芍、当归有养精调精、散寒活血之效;干姜、小茴香可散寒通阳、理气活血;川芎、五灵脂有逐瘀定痛之功;延胡索可行血痛经,为止痛要药;诸药共奏化瘀、消癥散结、疏肝清热、调经止痛、温阳散寒之效

[8]。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较对比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较对比组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实施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

参考文献:

[1]周燕.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1):89-90.

[2]张先锋,黄烁,王岩.宣郁通经汤加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卵巢功能及血清EMAb、MMP-9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7):1901-1904.

[3]高强,杜娟,姜北,等.温针灸八髎穴联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1,53(6):55-58.

[4]许明桃,郑玮琳,梁雪芳,等.益气消癥方配合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0):1357-1360.

[5]王玉梅,武权生,崔楠,等.温肾化瘀序贯疗法联合三伏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4):908-910.

[6]崔良慧,杨佳.温针灸联合内异煎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43(4):926-929.

[7]曾艺文,刘霞,刘耀岽.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3):7-9.

[8]程艳芝.少腹逐瘀汤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其对炎症-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8):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