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与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与预防策略

杜冬梅

红河州绿春县人民医院, 云南绿春, 662599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贫血常见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贫血患儿100例,分析患儿贫血常见因素,提出预防举措。结果:经分析,小儿贫血常见因素包括年龄大小、是否足月、是否添加辅食、出生体重、有无病史。结论:年龄大小、是否足月、是否添加辅食、出生体重、有无病史是小儿贫血患者的影响因素,只有积极预防,才可有效避免小儿贫血。

关键词:小儿贫血;相关因素;预防策略

由于年龄的影响,机体红细胞容量存在一定差异,通常临床把红细胞容量低于110g/L的6个月~6岁儿童称之贫血患儿。临床根据贫血诱发原因,分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类型,一般在贫血发生后,患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呼吸循环系统等都存在一定不良症状,对此,临床常用的检测方式有贫血发病机制检查、血常规 检查、骨髓检查等,最为常用的当属血常规检查,准确性高[1]。只有找出致病原因,加强预防,才可以降低小儿贫血的发生,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故本文尝试对2020年度我院贫血患儿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举措。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定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展研究,对象是100例我院小儿贫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分布在1个月~6岁,年龄平均值(3.43±1.01)岁;轻度贫血60例,中度贫血25例,重度贫血15例;足月患儿65例,不足月患儿35例;出生体重<2.5g40例,出生体重>2.5kg60例;阴道分娩53例,剖宫产47例。本研究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性别、年龄、是否足月、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添加辅食、有无病史等。贫血标准如下:新生儿血红蛋白容量不足145g/L,1~4个月儿童血红蛋白容量不足90g/L,4~6个月儿童血红蛋白容量不足100g/L,6个月~7岁儿童血红蛋白容量不足110g/L,7~14岁儿童血红蛋白容量不足120g/L。一旦儿童血红蛋白容量水平低于90g/L,表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容量水平低于60g/L,表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容量水平低于30g/L,表示重度贫血。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软件,(%)作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大小、是否足月、出生体重、是否添加辅食、有无病史。如表1所示。

表1 本组患儿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指标

例数

占比

X2

P

性别

54

54.00%

1.280

0.258

46

46.00%

年龄大小

<3岁

63

63.00%

13.520

0.000

3~6岁

37

37.00%

是否足月

65

65.00%

18.000

0.000

35

35.00%

出生体重

<2.5kg

60

60.00%

8.000

0.005

>2.5kg

40

40.00%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47

47.00%

0.720

0.396

剖宫产

53

53.00%

是否添加辅食

43

43.00%

3.920

0.048

57

57.00%

有无病史

59

59.00%

6.480

0.011

41

41.00%

3讨论

贫血是小儿常见综合征,可引起患儿食欲下降、心率异常、头晕、耳鸣等临床症状,影响机体发育,严重亦可造成生命威胁。在西医学领域,小儿贫血类型多样,其中失血性贫血是因疾病或者外伤所致,溶血性贫血是因机体红细胞内在缺陷或者外在异常所致,而红细胞生成不足往往是因造血物质缺失或者严重疾病所致[2]

针对新生儿来讲,母乳喂养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增强新生儿机体抵抗能力,补充足量铁元素,降低小儿贫血的发生风险。待新生儿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据不添加辅食,可以引起小儿机体中铁元素不足现象,使之出现贫血疾病,基于此,6个月后的婴幼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还需加入辅食,以此良好补充小儿机体中的铁元素,以铁元素丰富的辅食为主,但应注意适量,科学喂养,切不可引起婴幼儿营养过剩,造成营养性贫血症状[3]。另外,绝大多数儿童存在厌食或者挑食现象,使得机体铁元素摄入量不足,造成贫血症状,此时,儿童家长切不可过度溺爱,及时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督促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摄食,保证机体储铁充实。除此之外,年龄越小,贫血的发生概率越高,尤其是对于早产儿来讲,贫血概率更高,这是因为新生儿在妊娠后3个月内经母体摄取铁元素,基于此,早期补充铁剂非常重要,积极治疗,鼓励患儿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合理补充营养,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可以有效预防贫血疾病的发生[4]。此外,还需加强儿童早期疾病筛查力度,积极预防易诱发贫血的各种疾病,如肠息肉等,尽早发现小儿贫血症状,尽早治疗,积极发现潜在致病因素,从根本上进行有效性预防,对保证小儿健康,提高小儿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年龄大小、是否足月、出生体重、是否添加辅食、有无病史都是小儿贫血发生的相关诱发因素,只有根据潜在病因,积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才可以有效避免小儿贫血的发生,确保小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小儿贫血的常见相关因素较多,如年龄大小、是否足月、出生体重、是否添加辅食、有无病史,所以临床尽早确定小儿贫血致病因,并从根源积极预防,才可降低小儿贫血的发生风险,保证小儿健康。

参考文献

[1]林铁华,吴裕洁.小儿贫血的常见因素和预防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0):139-141.

[2]范冠华,胡君,陈枝荣.小儿贫血的常见因素和预防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2):168-169.

[3]韩梅艳.小儿贫血的常见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9):80-82.

[4]陈华,纪学武.小儿贫血的常见因素和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1):166.

作者简介:杜冬梅,云南剑川,汉族,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儿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