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3

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

黄美治

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松柏医院 ( 福建 厦门 ) 361012


【摘要】目的:调查探论我市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患龋状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最新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方案调查方案,现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市福利院5-17岁孤残儿童23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通过集体组织的方式对福利院孤残儿童做具体口腔健康检查,调查其患龋状况。结果:按性别分组,福利院孤残儿童在不同性别间的乳牙龋失补(DMF)率(男性47.50%、女性39.09%)、恒牙龋失补(DMF)率(男性29.17%、女性30.91%),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13-17岁组的恒牙患龋率38.74%、龋均(1.85±2.09)显著高于3-12岁组恒牙患龋率21.85%、龋均(0.82±1.53),3-12岁组的乳牙患龋率65.55%、龋均(2.43±1.45)显著高于13-17岁组乳牙患龋率8.11%、龋均(0.21±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恒牙窝沟封闭率24.64%高于乳牙的窝沟封闭率7.00%,P<0.05;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7.83%,下颌第一磨牙患龋率21.30%高于上颌第一磨牙患龋率12.17%,P<0.05。结论:目前我市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状况表现为乳牙和恒牙的患龋率较高,但治疗率不高,窝沟封闭预防不到位,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薄弱,需要加大力度,加强预防和治疗福利院孤残儿童的龋病工作。

【关键词】福利院;孤残儿童;龋病;患龋率

龋病是常见的细菌性口腔疾病,已被世卫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1],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科学治疗,可持续引发病变,导致牙齿缺失和龋洞[2],尤其是5-17岁儿童正处于乳牙与恒牙交替阶段,如果不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很容易发生龋病[3],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孤残儿童作为社会特殊群体[4],缺乏家庭和社会关注,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儿童龋病[5],为加强对孤残儿童的口腔防治工作,调查研究目前我市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现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市福利院5-17岁孤残儿童230例为本次调查对象,进行探讨,具体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分层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市福利院5-17岁孤残儿童23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按照年龄段和性别分别进行调查对比,包括男性120例,女性110例,年龄最低5岁,最高17岁,平均年龄为(10.46±4.38)岁,其中5-12岁年龄段里男性65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为(7.34±3.21)岁,13-17岁年龄段里男性55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为(15.37±1.38)岁;调查对象中残疾儿童177例,孤儿28例,同为残疾儿童和孤儿25例;在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46例,视力残疾47例,听力残疾35例,肢体残疾31例,语言、精神残疾19例,合并两项及以上残疾24例。

1.2检查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相关标准执行,采取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口腔检查,口腔检查具体方法:在集体检查前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统一标准和检查方法,保证检查质量。选择出合格检查人员3-5名,每名检查人员配备专业记录员,检查前详细记录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首先对受检牙面进行初步清洁干燥,采用便携式照明灯、平面口镜、探针等专业检查仪器,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牙齿窝沟点缝、光滑面处表现明显的龋洞、明确可探及软化洞底、釉质破损或釉质下部损伤等病损可确诊为龋齿。注意检查中要排除恒牙替换乳牙的失牙和外伤原因引起的失牙情况。检查现场的数据实行双录入模式,以减少数据录入误差带来的结果偏失。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受检调查对象的乳牙龋齿(D/d)、失(M/m)、补(F/f)数目、恒牙龋齿(D/d)、失(M/m)、补(F/f)数目,统计对比不同性别组和年龄段组患者的患龋率、龋均、易患龋牙齿等相关情况,龋均=(龋牙数目+失牙数目+补牙数目)/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621c297409f40_html_47ab502c1517ba4d.gif ±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 调查儿童不同性别的恒牙龋患状况

男性和女性儿童的恒牙龋失补(DMF)率分别为29.17%和30.91%,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儿童的恒牙龋患状况(%,n)

组别

例数

龋(D/d)人数

失(M/m)人数

补(F/f)人数

龋失补(DMF)率

男性

120

22(18.33)

7(5.83)

6(5.00)

35(29.17)

女性

110

23(20.91)

6(5.45)

5(4.55)

34(30.91)

χ2


0.242

0.015

0.026

0.083

P值


0.622

0.901

0.872

0.773

2.2 调查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恒牙龋患状况

13-17岁组的恒牙患龋率38.74%、龋均(1.85±2.09)显著高于3-12岁组恒牙患龋率21.85%、龋均(0.82±1.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调查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恒牙龋患状况(621c297409f40_html_47ab502c1517ba4d.gif ±s,n)

组别

例数

患龋率

D/d牙数目

M/m牙数目

F/f牙数目

DMF牙数目

龋均

5-12岁组

119

21.85

81

24

11

116

0.82±1.53

13-17岁组

111

38.74

134

45

18

197

1.85±2.09

χ2值/T值


7.802





4.285

P值


0.005





0.000

2.3 调查儿童不同性别的乳牙龋患状况

男性和女性儿童的乳牙龋失补(DMF)率分别为47.50%、39.09%,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儿童的乳牙龋患状况(%,n)

组别

例数

龋(D/d)人数

失(M/m)人数

补(F/f)人数

龋失补(DMF)率

男性

120

50(41.67)

5(4.17)

2(1.67)

57(47.50)

女性

110

37(33.64)

3(2.73)

3(2.73)

43(39.09)

χ2


1.574

0.354

0.304

1.651

P值


0.210

0.552

0.582

0.199

2.4 调查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乳牙龋患状况

3-12岁组的乳牙患龋率65.55%、龋均(2.43±1.45)显著高于13-17岁组乳牙患龋率8.11%、龋均(0.21±0.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调查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乳牙龋患状况(621c297409f40_html_47ab502c1517ba4d.gif ±s,n)

组别

例数

患龋率

D/d牙数目

M/m牙数目

F/f牙数目

DMF牙数目

龋均

5-12岁组

119

78(65.55)

207

35

24

266

2.43±1.45

13-17岁组

111

9(8.11)

3

1

0

4

0.21±0.56

χ2值/T值


80.564





15.112

P值


2.814





0.000

2.5 第一颗磨牙和窝沟封闭情况

调查儿童的恒牙窝沟封闭率24.64%(17/69)高于乳牙的窝沟封闭率7.00%(7/100),χ2值=10.379,P值=0.001,P<0.05。受调查的230名儿童中,龋齿好发牙中乳牙龋患好发于下颌第二乳磨牙,恒牙龋患好发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7.83%(41/230),下颌第一磨牙的患龋率为21.30%(49/230)高于上颌第一磨牙患龋率12.17%(28/230),χ2值=6.879,P值=0.009,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保障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作为弱势群体的孤残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6],为了进一步开展孤残儿童的龋患防治工作[7],本次研究对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状况严峻,发病率和治疗率较其他人群相比较高,这是由于孤残儿童的口腔健康防治意识较低,社会关注程度不高[8],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较弱。孤残儿童的恒牙、乳牙龋患情况与其性别无正相关性,但13-17岁组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显著高于5-12岁组,5-12岁组的乳牙患龋率和龋均显著高于13-17岁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和其他群体数据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儿童在乳恒牙交替阶段,乳牙的龋患程度更高,是乳牙龋齿高发期,随着乳牙额替换,恒牙的龋患率和龋均开始增加,因此应尽早进行口腔保健干预,从小预防龋病发生[9]。调查儿童恒牙窝沟封闭率24.64%虽然高于乳牙窝沟封闭率7.00%,但和社会正常群体比较整体治疗率偏低,受调查的230名儿童中,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7.83%,下颌第一磨牙的患龋率21.30%显著高于上颌第一磨牙患龋率12.17%,龋齿好发牙位与正常群体基本一致,这说明儿童年龄越小口腔卫生能力越差,容易在早期萌芽的第一恒磨牙发生龋患,如果能在早期实施窝沟封闭,可以有效避免第一颗恒磨牙龋患发生。

针对孤残儿童患龋状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孤残儿童社会关注度,加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保障。孤残儿童比较特殊,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并给予人文关怀,完善和落实关于孤残儿童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防治工作。(2)加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孤残儿童缺乏口腔卫生保健观念,通过寓教于乐、知识讲座等方式让儿童参与其中,提高其口腔护理保健意识,养成良好口腔习惯,指导儿童如何正确做好口腔防护。(3)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如涂氟、进行早期窝沟封闭等,积极预防龋患降低疾病发生率。对已经出现龋患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龋病发展,影响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福利院孤残儿童患龋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有关防治措施,切实改善孤残儿童患龋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峻泽, 刘婷婷, 李菲娅,等. 邢台市桥东区学3~7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 7(03):110-112.

[2]吴勇, 薛诚, 张若升. 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保健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8):310-311.

[3]李都红, 周海静, 马忠明,等. 东乡族3~6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与口腔行为调查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10):57-59.

[4]白燕娜, 郑净. 重庆市涪陵区8~10岁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 17(005):48-50.

[5]过燕, 夏冰洋. 2017年无锡市滨湖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 江苏预防医学, 2020, 031(001):101-102.

[6]宋秋坤, 李智伟, 李爱军,等. 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患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01):80-83.

[7]刘璐, 张凯强, 李健,等. 沈阳市部分听力及视力障碍学生患龋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0, 13(06):38-40,44.

[8]陈洁如, 唐卫忠, 蔡锋,等. 2016—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龋齿患病及防治情况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 2020, 027(002):235-239.

[9]肖媛媛, 张道春, 李冬梅,等. 患龋儿童口腔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