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3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李花 朱青青 兰飞凤

宁德市康复医院 福建宁德 352200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以及安全护理管理执行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精神病患者若干,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化护理)和实验组(安全管理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不良行为发生:实验组不良行为发生4例(4.12%),对照组不良行为发生12例(12.37%),(p<0.05)。结论:安全管理措施可提升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安全护理;策略

医院的精神科病人特殊,其或可存在生理疾病,心理疾病较为严重。一些患者容易受到刺激出现幻想、自残、伤害他人、哭闹等行为,对其正常生活、工作造成障碍。与此同时精神科患者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护理中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了提升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建议医院加强临床管理,采用安全管理措施来保障患者护理安全,促进其康复[1]。本次研究探讨安全护理在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精神病患者194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97例,男性45例,年龄为26.2岁-84.5岁,平均年龄为(55.8±2.5)岁,女性52例,年龄为25岁-84.9岁,平均年龄为(53.3±3.09)岁;对照组97例,男性34例,年龄为26.7岁-84.8岁,平均年龄为(54.8±3.65)岁,女性63例,年龄为22.2岁-83.3岁,平均年龄为(53.7±3.92)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的患者家属均接受健康宣讲,对本次医护事宜均知晓,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1)环境因素,病房的湿度、温度不适宜,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产生情绪波动;(2)护理制度、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佳,可刺激患者的情绪,导致患者情绪积压或瞬间释放,升级成不良行为;(3)患者的自我疾病认识,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对医院抵触情绪严重,因此护理效果不佳。

实验组患者接受安全管理护理措施,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1)改善病房环境,调整病房的温度、湿度、定时通风、可在病房内摆放绿植,播放轻音乐等舒缓患者情绪;(2)做好临床管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责任心;(3)做好健康指导,基于患者更多的鼓励,对表现优异的患者要予以奖励如散步、奖励糖果等;(4)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巡查管理,更换防滑垫,加固床的防护栏,定期查房等[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行为发生情况,患者的身心指标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2.1 两组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发生的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发生对比[n(%)]

小组

案例

自残

伤害他人

摔倒

哭闹

其他

不良行为发生

实验组

97

1

(1.03%)

1

(1.03%)

1

(1.03%)

0

(0.00%)

1

(1.03%)

4

(4.12%)

对照组

97

3

(3.09%)

4

(4.12%)

3

(3.09%)

2

(2.06%)

0

(0.00%)

12

(12.37%)

X2


1.0211

1.8476

1.0211

2.0208

1.0052

4.3596

p


0.312

0.174

0.312

0.155

0.316

0.037

2.2 两组精神病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病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x±s ]

小组

案例

时期

情绪控制

社交能力

躯体能力

综合能力

实验组

97

干预前


65.33

±

3.69


61.82

±

3.92


64.44

±

1.44


62.68

±

3.53

干预后


88.36

±

4.88


93.04

±

1.51


91.49

±

4.38


88.27

±

2.20

对照组

97

干预前


65.46

±

0.63


63.26

±

0.80


60.32

±

0.68


60.87

±

2.87

干预后


75.96

±

1.11


76.58

±

0.82


81.68

±

4.44


77.02

±

4.19

t


干预后指标对比


4.291


16.592


2.724


4.117

p



0.006


0.000


0.026


0.007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加剧,国内的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也呈现出多年龄段特点[3]。从患者的发病特点和病理表现来看,很多患者在情感认知和自我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存在异常表现,很多患者将自我身心束缚,进而无法正常参与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些患者在病态的情绪支配下可存在狂躁、抑郁等病症

[4]。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理特征以及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最终确保疗效。目前,关于医院的负面报道内容增多,医院的医患冲突矛盾频发,精神病患者的医患关系处理也成为了临床护理学关注的重点。如何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减少临床护理风险,增强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的问题亟待解决[5]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的精神病不安全因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经过调查分析表示护理环境、护理人员以及家属态度、特殊应激(画面、声音)等都会促使患者做出应激行为,不利于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安全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等均有提升,患者的不良行为比对照组低,指标对比(p<0.05)。综上所述,为了加强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护患纠纷,临床可采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思思.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5):136+139.

[2]黄颖. 新医改环境下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1):195-196.

[3]柳靖.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65-166.

[4]薛白.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268.

[5]刘珍.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5):881+883.

作者姓名:李花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4.10 籍贯:福建

学历:本科 现有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