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1

社区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马洪霞、张宁娟、王俊卿

宁夏中医研究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通过不合理用药病例,分析基层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基层社区抗菌药物合理规范化的应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针对2021年6月-2021年10月社区服务站处方医嘱审核中抗生素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结果:基层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抗生素用药方案不合理、无使用抗生素指征、抗生素遴选药品不适宜等。结论:不断规范基层医疗社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用药案列分析;整改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广大医疗战线的排头兵,众多的人群选择社区医疗,一则看病方便,快捷,二则用药国家直接医保,且药品齐全。随意用药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尤其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治疗周期延长、安全疗效下降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细菌耐药的发生[1]。通过筛查近5个月的社区抗菌药物处方,发现一些共性问题现反馈如下:给药方案存在不适宜:患者,男、51岁。皮肤外伤,处方:头孢克肟胶囊100mg口服2次/日、每次1粒。处方分析:皮肤外伤局部常见病源菌为金黄色葡萄菌球菌感染。软组织感染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为主,如碘伏。常见抗生素有苯唑西林、一代或二代头孢类。直接使用三代头孢,起点比较高,三代头孢克肟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导致耐药株菌的产生,能外用药不选口服用药,按照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使用,达到合理优化用药[2]遴选药品不适宜:患者、男,45岁。急性牙周炎,口腔炎。处方:左氧沙星胶囊规格0.2g*12粒,口服2次/日,每次一粒。处方分析: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患者感染部位口腔,致病菌为厌氧菌、草绿色的链球菌、白念珠菌等混合感染,首选的药物是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为作为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多且价格考虑,不建议使用[3]使用抗生素起点过高:患者,男、39岁。诊断为眼缘炎。处方为阿奇霉素胶囊,0.25g*6粒/盒。用法是:一天一次,口服0.25g/次。处方分析:眼缘炎致病菌一般为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以局部用药为主。而局部首选药物如红霉素眼膏等,其优势变现能够直达病所,见效快且副作用少。阿奇霉素胶囊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速效抑菌剂,口服用药易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也影响药物的杀菌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4]抗菌药物给药频次过高:患者女、七岁。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处方是阿奇霉素颗粒。0.1g*18袋/盒。用法用量为:一天三次,0.1g/次。处方分析: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自身半衰期长为35-48h且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每天只要服用1次,连续应用3天就能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5]药物的血药浓度的选择:患者女,37岁诊断为胆囊炎。处方:消炎利胆颗粒、盐酸左氧沙星胶囊,0.2g*12粒/盒,分析:胆囊炎致病菌一般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球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依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是否覆盖临床可能的病原体及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不良反应等选择药物,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三代头孢加甲硝唑即头孢曲松在胆道浓度高[6]用药与诊断不适宜:患者女、30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处方:清开灵片0.5g*30片/盒,复方甘草片100片/瓶、口服3次/日,每次3粒。诺氟沙星胶囊0.1g*24粒/盒。口服3次/日,每次三粒。分析:诺氟沙星为氟喹若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该抗菌药物仅限于单纯性的下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清开灵为中成药应补充中医诊断。

针对存在的抗生素不合理问题,也是普遍存在共性问题,如何解决具体做法如下:持续加强医务人员对常见感染的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培训,多渠道宣传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产生耐药性意义;定期开展相应的用药知识培训教育辖区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制度和指南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



  1. 刘雁,周丽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9):12-13.

  2. 杨静,郑磊,管玉瑶,宋超.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及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23):2474-2478.

  3. 文爱东《抗菌药物规范化及个体化应用指南》)

[4]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5,10(05):477.

[5] 田孝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1):116-117.

[6]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5,10(0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