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药浴-“五味甘露”汤的配方与用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2

浅谈藏药浴 -“五味甘露”汤的配方与用途

看召本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 100101

概述


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居住在青藏高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结合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发病规律,逐步掌握并积累了藏药浴对人体的防病与治病经验,并对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一个从事藏医药工作者的视角客观细致地刨析“五味甘露汤”的配伍材料及具备的应有治病功效。相信人们将对这门古老的医技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 药浴、“五味甘露”汤、藏药材

1分类

早期的藏药浴模仿矿物泉水的治病原理,摸索出人工浴的经验。随着藏医对药物知识的掌握与积累,逐步形成了以“五味甘露”汤为主方,添加其他增效方为副方的配伍机制。按种类大致可分为:天然温泉浴、人工浴(五味甘露汤)和缚邦浴。

1.1综述

温泉浴含有各种矿物质,对某些疾病见效甚佳,千百年来深受藏族人的青睐,也就形成了温泉治病的习俗。青藏高原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其中可供治病的有:五种药河、五种天然温泉及含有各种矿物质的河水等。其中五种温泉是产生药浴的源头,都是模仿五种温泉功效的基础上发展成形的,常用的五温泉中必须要有石碳,否则不会产生热能,因此石碳就视为五种温泉的“加热器”。五种温泉由石碳和寒水石温泉、石碳和硫磺的温、石碳和渣驯泉温、石碳寒水石和硫磺三者混合性温泉、及石碳、硫黄、渣驯、寒水石、雄黄混合温泉组成。在蒙昧时代,人们偶然发现用泉洗浴可以对部分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于是在效仿温泉浴的功效基础上,结合药材治病的特性就衍生并形成了以“五味甘露汤”为主方,与其它多种药物相加的人工药浴法。

2“五味甘露”汤的选料及功效

2.1 “五味甘露”汤的组方与选料

五味甘露汤全称为,祛湿、养生、壮补五味甘露药汤。是代表五行中的阳、阴、土、水及草的精华。是由刺柏枝、(ཤུག་པ་ཚེར་ཅན།)杜鹃、(ད་ལི།བ་ལི།)藏麻黄、(མཚེ་ལྡུམ།)水柏枝(འོམ་བུ།)大籽蒿、(མཁན་སྐྱ།)组成。

3“五味甘露”汤的性味功效

3.1刺柏

刺柏 味苦,性凉 ,化味苦。《晶珠本草》记载:“刺柏果实治益尿频、膀胱炎,益痛风、肝胆肺病”。

3. 2杜鹃

杜鹃 味苦、甘、涩,性温、轻。入肺经,主治寒风、津邪、除肺部一切疾病。3. 3藏麻黄

藏麻黄 味苦、辛、涩,性干、凉、轻、糙,可清热止血。《晶珠本草》记载:“麻黄可止血,除脾热”。在五味甘露汤中主要用其清肝热、解表及走窜之性,有除痹之功。

3.4水柏枝

水柏枝 味涩、甘、性凉,可敛毒、清热、干黄水。《晶珠本草》:“水柏枝可收敛扑杀陈旧、渗着和散布的毒热”。在五味甘露汤中主要起清内毒,发敛黄水等作用。

3.5大籽蒿

大籽蒿 味苦、辛,化味苦,性凉、轻。止血,消四肢肿胀。 《晶珠本草》:“འཁན་སྐྱ།可止血,消四肢肿胀”。在五味甘露汤中主要用于清散四肢肿胀及治疗疟疾寒热。

4 浴辰的选择

藏族对药浴的时辰选择很有讲究也包括沐浴的时辰,沐浴的最佳时辰一般在于秋季。根据藏文历法,当太阳运行到第10宿43度时,既藏历八月交节,天空出现澄水星即“嘎玛日卡”。“嘎玛日卡”的出现就标志着进入秋季,具体时间要依据历算定制才能得知,但每次出现“嘎玛日卡”的天数只有7天。藏族人相信,“嘎玛日卡”的出现(照射)会使所有江河湖泊皆具八支功效水(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无味、七饮不伤喉咙、八喝不伤胃的特性)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沐浴时节。此时河水变清,水温转暖,大部分植物停止生长,河水充实着来自植物根基的营养,能祛除所有疾病和罪孽,因此每年的沐浴节期间,有成千上万的高原老少聚集在江河湖畔进行戏水沐浴。尤其“嘎玛日卡”“现身”并照射过的河水所熬制的“甘露五味汤”可称得上是“甘露中的甘露”。是许多人所渴望的祛病良方。除此之外提(接)水时间也很有讲究,一般做 “绑缚药浴”用的选择凌4-5点晨取水,生活用水必须在天亮之后 “水睡醒”后才能运回家里,舀水也要顺着水流方向,不能逆水而接。这也体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规则的认识、应用和融汇。

4 “五味甘露”汤要领

4.1 制作比例: 制作五味甘露汤,大致上首先刺柏、烈香杜鹃、水柏枝、藏麻黄、大籽蒿按照1:1:2:2:3的比例进行配制。但也不必拘泥于上述比例,因该根据病情灵活应用。药量一般用斤论之。

4.2 制作过程:备好的原料研碎放入器皿中,注入干净的凉水,淹没药物为宜,浸泡6小时后,加热煮沸,均匀搅拌后过筛取出渣滓,剩下的汤汁倒入水缸或不锈钢中发酵3-7天(按天气冷热),闻之带有酸味或药味即可。

4.3 局部浴法:调配好的药汁跟温水相加后,以局部患处为重点浸泡半小时,一天一次,七天为一疗程。局部浴法对治疗对治疗机体某一局部病变、缓解病痛具有很好效果。

4.4全身浴法:患者仰卧浴盆中,水面不超过乳头为准。初次入浴者水温不宜过高,水温控制在38~42C之间,此后逐步加温并延长浸泡时间,至最高温度46 C,时间45~60分钟。洗浴时要轻推或小负度活动有功能障碍的肢体,搓揉疼痛部位,出浴时立刻用毛毯或浴巾裹紧全身,以免凉气进入体内。

现代科技研究表明,药浴的医疗作用总的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机械作业,包括浮力作用和压力作用;温度作用;化学作用,包括调整资助神经系统功能,调节蛋白质代谢,影响水和离子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组胺等方面。五味甘露汤在晓通上述矿物浴的基础上结合药物辛、未、功能发挥其作用的,达到多种治病功效。(祛痰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等诸多)。

5 各种辅料配备根据病情不一,在五味甘露汤的基础上,添加增效药, 比如,皮肤病患者要添加决明子、乳香和黄葵子(三种黄水药)达到缓解皮肤瘙痒和祛干黄水病的作用。老年人要添加熬骨汤,能抑制隆病,达到营养神经和补钙的效果。祛出伤痕要添加熬制好的雀粪膏或搅拌后涂于伤疤处。养颜要添加各类花瓣等等。总之藏药浴的辅助药物极其繁多,几乎覆盖所有无毒副作用的藏药。

61适用范围 藏药浴中的‘药浴’本身具有润湿之意,是软化僵直或拘挛等之外治方法总称,因此它的适应症就包括:四肢强直或痉挛、跛跷、炭疽、各种皮肤病、妇女产后风、弓腰驼背、关节变形、肌肤之间黄水疮充斥、一切隆病及特别是对湿痹颇有成效。根据藏药浴对不同病支中的运用,经过粗略统计,用于全身病支约68种(例),中邪病例支4种,妇科病6种,壮阳病2种,创伤病7种。

6.2“五味甘露”汤忌讳 藏药浴的禁忌病症:严重心脑疾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活动期结核、瘟热、高烧热、妊娠期等均不宜药浴。另外着重强调了眼睛脸额、四垢部(两膝盖、两肘部)、睾丸、腹部,特别是心脏部位不宜药浴。








参考资料:

1 《四部医典》玉妥·云登贡部编著 2013年3月 西藏人民出版社(藏文版)

2 《唐卡中的藏医养生》琼那诺布旺典著 2007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西藏藏医药》西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编著 2003年7月西藏人民出版社

4 纪念北京藏医院建院 20周年论文集 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基金项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科研项目“藏医药研究”专项



帝玛·丹增平措著,p276 2005.6 民族出版社出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