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途径探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3

固原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途径探讨研究

高军平 1 李刚 2 马福琴 3 兰万录 1 张仁祥 1 雷秉海 1

宁夏固原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756000

宁夏固原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 756000

宁夏彭阳县红河镇卫生院 756500


摘要: 目的:总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探讨社区防控能力提升途径,为提升全市社区防控能力,优化社区管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全市社区疫情防控存在网格化精准化管理水平不高、主动发现病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准备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社区居民个人防护意识普遍不强等问题和不足。结论:提升社区疫情防控能力的途径以健全组织机构、压实工作责任、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应急准备等为主。

关键词:社区 疫情防控 能力提升 研究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开展固原市社区防控能力提升途径探讨研究,通过对城市社区疫情防控情况以及确诊病例发现、报告、转诊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总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探讨社区防控能力提升途径,为提升全市社区防控能力,优化社区管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使社区防控措施更科学、精准,社区兜底防控网更有力、有效。

一、资料与方法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科研课题的通知》(宁卫办发〔2020〕256号)要求,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固原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制定了《固原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途径探讨研究项目回顾性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组织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市社区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开展回顾性调查。

(一)随机选择固原市原州区文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机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调查内容包括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常住人口数、机构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有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疫情期间辖区是否发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例是如何发现的、是否储备有疫情防控物资、是否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调查对象年龄35岁以下1人、36—49岁6人、50岁以上3人;学历专科3人、本科7人。

(二)对1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随机调查5人。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对辖区居民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健康教育、是否对疫情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是否将发热患者转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储备有疫情防控物资、否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培训、是否参加过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等。调查对象年龄35岁以下26人、36—49岁23人、50岁以上1人;学历中专2人、专科13人、本科35人。

(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在10个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对辖区疫情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是否对居家隔离人员实行“四包一”服务、是否做到“五有一网格”、储备的疫情防控物资主要有那些、是否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是否熟悉《社区(乡村)疫情防控操作规范》等。调查对象年龄35岁以下4人、36—49岁6人;学历专科5人、本科5人。

(四)对10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每个社区居委会随机调查5人。调查内容包括所在社区居委会是否对辖区疫情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是否为社区居委会网格员、对所管理网格内人口基本情况是否掌握、社区居委会储备的疫情防控物资主要有那些、是否熟悉熟悉《社区(乡村)疫情防控操作规范》、社区居委会疫情期间是否对辖区居民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健康教育、否参加过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等。调查对象年龄35岁以下20人、36—49岁26人、50岁以上4人;学历中专4人、专科18人、本科28人。

(五)对10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每个社区居委会随机调查50人。调查内容包括所在社区居委会是否对辖区疫情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是否知道所在楼宇网格员联系方式、本人或家人疫情期间出现发热是如何处置的、本人或家人疫情期间外出是否向社区居委会报备、是否参加社区居委会疫情防控培训、是否知道由于个人不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造成疫情传播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家中是否储备适量口罩等物品等。调查对象年龄35岁以下63人、36—49岁129人、50—59岁115人、60岁以上193人;学历中专及以下346人、专科92人、本科62人。

(六)对5例(全市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现、报告、转诊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武汉返回人员2人、市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1人、本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2人。

(七)随机选择30例密切接触者,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本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25人、市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25人。

二、当前全市社区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当前全市社区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格化精准化管理水平不高。调查结果显示,40%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不了解所在社区网格员数量、管辖范围;46%的社区工作者对本人管辖范围内外出及来(返)人员底数不清,没有实行动态管理;59%的社区居民不知道所在小区网格员姓名、联系方式;有的社区网格划分不合理,人员力量和工作任务不相匹配,难以确保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主动发现病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全市5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2例为武汉返回人员核酸检测发现,3例为外地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无一例为社区主动排查发现。

(三)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准备不足。调查结果显示,20%的社区(居委会)未储备适量防护物资储备,40%的社区无专门隔离场所,58%的社区工作者对辖区全员核酸检测网络管理人、采样点、采样人员、转运车辆、核酸检测机构等情况不熟悉,66%的社区居民家中没有储备适量口罩、消毒剂等物品。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1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9人,其中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仅8人,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五)社区居民个人防护意识普遍不强。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社区居民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家中每天通风达不到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47%的社区居民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外出到人员密集场所时未能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34%的社区居民本人或家人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出现发热时自行到药店购买退烧药。

三、提升全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的途径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不足,结合当前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建议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通过以下途径提升社区疫情防控能力。

(一)健全组织机构。社区居委会应明确疫情防控分管领导,确定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3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1名。结合辖区已有基层治理等网格划分,建立疫情防控网格,明确网格化管理区域、人员和职责,落实常态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实现疫情防控工作无缝隙、全覆盖、零遗漏,守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二)压实工作责任。根据“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按照居民小区界线、路网范围将辖区精确划分为若干个疫情防控工作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明确疫情防控相关职责,重点做好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人员措施落实、外来人员排查等工作。网格划定后,将管理区域以及网格长、网格员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等信息进行公示,便于居民联系、监督。

(三)强化人员培训。社区应建立疫情防控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强化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使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熟悉、掌握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尤其是要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提升早期识别能力;熟悉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提升社区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搭建多种平台,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防控政策、防疫知识宣传,增强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引导辖区居民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迅速启动机制。编入网格的公安、卫生人员等人员,疫情防控时,服从网格长指令,做到随叫随到、迅速启动。建立定期例会机制。网格负责人要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定期召开网格员会议,实时掌握工作进展,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合理安排网格员轮休、调休,保证网格员及时得到必要休整,优先保障网格员疫情防控物资需要,做好值守人员就餐、御寒等后勤保障工作。

(六)做好应急准备。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为社区购置储备适量口罩、体温计、消毒剂等基本防护物资。以社区为单元,围绕启动应急响应、风险区域划定与管控、风险人员排查、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等重点环节,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全链条、全要素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社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J]. 中国医药,2020,15(6):801-805.

[2]范丽,萧毅,王晨光,等. 影像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室工作模式的转变[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5):495-497.

[3]贾晓茜,李新雨,同维,等. 影像技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管理策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3):439-446.

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科研课题 课题序号: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