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和期临床结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和

期临床结果

王光伦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选择在2020年至2021年间接受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80名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起来,对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状况与早期临床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探究骨质疏松对椎体终板骨折与融合器下沉的影响,单纯的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或者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与椎间融合的效用。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超过6个月的术后随访,最后一次随访的时候腰痛VAS评分逐渐降低至1.3±0.8分。ODI也降低至(14.2±4.5)。80例患者的纵容和率超过90%。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或者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与椎间融合不存在显著效应。结论: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在进行退变化疾病治疗的时候,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的效果,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腰椎前路手术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退变性腰椎疾病;临床结果

引言

为有效的提升整体的融合率,一定程度上控制手术入路的实际并发症,腰椎融合大约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变过程。现如今,临床相对比较常见使用到的是后腰椎间融合术与颈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将其逐渐从开放式朝着微创式的反向不断发展起来,同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效果。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作为前方腰椎间融合术等的重要性替代方式,相关的临床应用也随之日渐增加,临床效果也较好,并且也经过腰大肌处理椎间隙与放置融合器。

1.一般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这一研究活动中,选择了在某院2020年至2021年接受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是42:38,平均的年龄为(52.6±6.1)岁。具体的纳入标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满足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已经腰痛超过了6个月的时间;邻椎病诊断十分明确,伴节段性不稳等。

1.2手术方式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往往是不需要神经电生理的监测活动的。在对患者进行全麻的相关操作以后,需令患者处于一种右侧卧位的状态,同时还需使用左侧入路的方法。透视下,对手术节段椎间隙与中线进行相关标记。在中线之前的5--8厘米左右的位置,顺着腹外斜肌走行,做出一个将椎间隙为中心的,大约3-4厘米的皮肤切口。在斜后方的位置上,要运用食指钝性,将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纤维分离开来,植入到腹膜后间隙,以此促使腹腔脏器超前持续推移。触摸患者的横突、腰大肌,同时还需于腰大肌前缘实行钝性分离,客观与准确的识别稍隆起椎间隙。并且注意在透视的引导下,于椎间隙侧方中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将扩张管逐级插入其中,合理的安排工作通道,并且将其固定好,对光源进行科学与合理的安放。将直视与透视充分联合起来,利用这一方式促使通道位置的良好性得到充分保证,并且还需在上位拉钩插入固定针,对光源进行合理的安放。在直视与透视的基础上,促使通道的位置逐渐变得更加合理化,将拉钩叶皮充分控制在椎体中份之内,同时还需注意将其放置到椎间隙方中的前三分之一处左右,并且于上位拉钩中,将 固定针插入其中。在开展多阶阶段的手术直视,要保证切口逐渐从下椎间隙,逐渐向上朝着上位椎间隙来靠近,以此来结束一个节段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手术之后,另一节段同样需要重复步骤来进行工作通道的放置。

对通道下是否存在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的结构进行直接的观察,并且分别的将椎间撑开器与刮刀逐级插入其中,需注意的是,方向要由从前向后逐步的达到正侧的位置。在利用刮刀对侧纤维环进行刺穿作业之时,可以获得融合器的平衡放置。将髓核组织与软骨终板进行全面的清除,放置模式并未选择大小规模适宜的融合器。开窗刮取相对适量的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骨一同装入到大小规模适宜的融合器中,同时在合理的透视引导正相交的位置中置入椎间隙。并且将侧卧位转变为俯卧位,双侧要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

1.3术后处理

在术后的第二天的时间里,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同时还需佩戴腰围下床开始活动。在手术之后的3个月时间之内开始活动,尽量减少因为腰部过度劳损而导致活动过度与负重劳动的问题出现。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客观与合理的分析数据,手术的前后持续性变量,可以运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利用率用%来表示,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利用X2来检验。

2.结果

2.180例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状况


并发症(项)

发生率(%)

供骨区疼痛

15

18.8

大腿疼痛

10

12.5

终板骨折

9

11.3

髂腰肌/四头肌乏力

3

3.8

交感神经损伤

3

3.8

麻痹性肠梗阻

2

2.5

椎间隙感染

1

1.3

合计

43

54

表1. 80例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状况

2.2骨质疏松在终板骨折及融合器下沉中的作用


终板骨折

融合器下沉

非骨质疏松

1(2.6)

3(7.9)

骨质疏松

3(9.7)

10(32.3)

重度骨质疏松

6(35.3)

11(64.7)

表2.骨质疏松在终板骨折及融合器下沉中的作用

2.3术前及末次随访临床资料比较


术前

末次随访

腰痛VAS评分

6.1±2.5

1.3±0.8

ODI

32.6±10.1

14.2±4.5

表3.术前及末次随访临床资料比较

3.讨论

本文主要对80例接受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并发症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逐渐摸索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早期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早期的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相关文献报告中,将数量有限的病例当做主要的非对照研究,对比一般常见的并发症是大腿麻木、乏力与疼痛等。相关研究人员Sato 发表了相关研究文献,其中研究的结果显示,20例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分别出现了阶段动脉损伤1例、融合器下沉2例、程度较为严重的大腿疼痛麻木1例。

在本组研究患者中,80例患者都顺利的接受了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并且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一研究结果显著表明了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之时,存在着一定的显著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等。在手术之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回访可知,其VAS与ODI的指标与术前相比,出现了明显的降低问题,差异存在的统计需意义也非常的显著。因此可知,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非常有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帮助患者积极改善功能障碍方面的问题,缓解患者的身体疼痛感。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在术中因为不会出现椎管暴露的问题,因而十分有助降低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概率,令腰部肌肉与腰椎骨质保证不会被损坏,积极维持后方张力带的稳定性。椎间融合器的体积相对更大,对应植骨的面积也相对更大,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十分有益控制沉降率。

结语

综上所述,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治疗效果往往十分有益,并且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可将其广泛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李雷,董佳,郭红雪,孙成良.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06):72-74+77.

[2]吴天亮.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 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21.

[3]周蕾,周晶,刘超,袁超,王建. 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邻椎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骨科杂志,2021,27(11):988-993+1009.

王光伦,男,汉族,籍贯:四川盐亭生于:1971-5-2,工作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称:副教授,学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解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