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中国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张博瑛

(山东现代学院 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对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反之乡村振兴快速发展也会促进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兴起,二者之间具有耦合协同性。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理论,着重讨论了中国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联性。更深层次提出二者耦合协同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参照。

关键词:省域经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理论内涵

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的一种必然要求,对农村产业兴起具有积极作用。相对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开展,也为中国省域经济更好发展提供足够的力量支撑。在推进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明确,乡村振兴离不开省域经济而独立存在,省域经济的发展也包含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可以说,在实现二者协同过程中,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需要进一步处理好乡村之间、乡村之间产业布局问题,乡村振兴与省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如此,既可避免千篇一律地陷入无效生产的泥淖。故而,在推进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过程中,要以乡村振兴为基础助推省域经济发展,还需要借助省域经济繁荣发展要素,推进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奠定基础。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

作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下提出了深刻阐释,表明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关爱的信号。

(一)理论内涵

现实而言,国家领导人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更加全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深度理念,既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也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方针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乡村面貌深刻变化,生态红利逐步显现。由此带来的福利即是,城乡发展加快融合,许多省域农业农村发展获得历史性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而最广泛的基础也在农村。因此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充分发展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二)实践意义

现实情形而言,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而最大的不充分则为农村方面。与城镇对比来看,乡村在就业结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活水平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此背景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始终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设计,始终推进农业发展短板问题,让更多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现代化进程,同时共享现代化成果。不仅如此,乡村振兴战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处理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深刻列示出党中央对国情、农情的社科思考,对历史节点的精准把握,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敏锐观察。这种情形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契合性,更重要的是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有关键性的价值。

二、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联性

在目前情形下,深刻把握省域经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布局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二者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有其内在的关联性。

(一)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省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和潜力均在于乡村。因此,通过发挥乡村振兴对省域经济的引领作用,可以深层次优化省域经济发展条件,从而全方位激发省域经济的潜在力。同时可以明白的一点是,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于乡村,所以乡村振兴要立足于本地,通过发挥自身对省域经济的支持作用,能够更好地推进产业、资源、城乡要素等深度融合,能够全面实现服务均等化,从而为省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省域经济发展活力依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联结点,省域经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实际上,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省域经济作为主战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所在,其发展速度、效果、水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积极影响。可以说,省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激发。近些年,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且因地制宜形成成功经验,在很多地方得到广泛应用。

(三)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是新型城乡关系建设的需要

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重塑城乡关系必不可少。其中发展省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能够更好地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形成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体系。于此情形下,加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不仅要以人为核心进行,促进农业人口有序的市民化,也要创造条件致力于推进各类人才引入。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加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还有提升农村基建设施、服务建设水平。这样一来,加速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现实需要。

三、中国省域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路径

(一)以资源为依托、农民为主体地推进

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同时兼顾农民为主体,既是省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所在。二者之间协同发展,就要合二为一,一脉相承的发展。具言之,要以发展省域经济的长远角度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兼顾乡村振兴的前置条件壮大省域经济。对此,要深刻把握地域特色这一特点,尽可能挖掘省域独特的农村资源蕴含的潜力,形成不一样的思维确立主导产业,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不仅是乡村产业振兴抑或是壮大省域经济,围绕的群体都是农民。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民生产积极性,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常态。

(二)秉持三产融合发展原则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省域经济耦合协同发展,需要尽快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来说,就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农民群众尽可能享受乡村振兴与省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红利。实际上,只有加快农村三大产业发展,才能推进省域经济新型城镇化发展,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的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三)构建“命运共同体”

统筹乡村振兴与省域经济耦合协同发展,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其中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省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助推器。因此要尽快构建创新的产业、经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协同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是消弭城乡鸿沟,使得城乡融为一体的关键所在。因此,进一步推进协同发展,加速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与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法. 乡村振兴开拓融合发展富民新路——访贵州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J]. 当代贵州, 2018(3).

[2]凌国钧, 张倚涓, 邱慧琳.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以广东省清远山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29).

[3]唐丽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基于浙江省桐乡市的实地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4).

[4]梅燕, 蒋雨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6).


作者简介:张博瑛,出生年月日:1989.12.31,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南人,学历: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学校及职称:山东现代学院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