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衡量教师有效提问的评价指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科学活动中衡量教师有效提问的评价指标

甘雨璠

大兴二幼 北京市大兴区 102600

摘要:科学活动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内容,具有启蒙性以及探究性,因而对教师提问的要求则相对较高,有效地提问对科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此,在对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研究有效提问的评价指标,并据此指出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从而能够促进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升科学活动的高效性。

关键词:科学活动;教师有效提问;评价指标

引言

学前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并不是让幼儿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为关键的是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较为良好的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中,科学活动便是其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不过幼儿的思维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便需要教师逐步的引导,这就需要利用提问的方式,从而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提问并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询问,而是要引导幼儿进行实践,培养幼儿的思维,甚至促进幼儿形成自主探究能力,这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教师则应当不断完善提问的内容,达到提问的标准,实现提问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更为全面地发展。

一、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意义

学前教育属于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科学活动对其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在科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则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的有效提问对幼儿的引导是极其重要的,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也能够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对科学活动的流程进行把控自己调节,将幼儿往更加积极的方向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也是活动开展的关键步骤,师生的问答在一定程度上便能够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幼儿的情感教育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二、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评价指标

(一)提问的科学合理性

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不是想到哪便提问到哪,而是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要科学合理,因此对于教师有效提问的一大重要评价指标便是提问的科学合理性。教师要充分解读幼儿科学活动教学的纲要以及指南等,根据教学指南等内容来进行拓展性提问;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设置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是科学合理的。

(二)提问的开放性以及幼儿参与性

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阶段,因而对于幼儿的引导应当更加开放。对此,提问的开放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也是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重要评价指标,一方面,教师应当选取更多开放性答案的问题,不要过度约束幼儿的思维发展,要尽可能打开幼儿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还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要让幼儿能够对问题进行思考,遵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不要问过于拔高的问题。

(三)提问的关联性以及整体效果

知识之间都是具有关联性的,同样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也应当注重关联性以及整体效果的体现,这样才能够达到高效的科学活动。对此,在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评价时,应当要注重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个问题对于知识的概括性等,同时还应当考察教师提问产生的整体活动效果,这样也能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提问过程中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从而进行不断地改正与完善。

(四)有效提问的要求

1.要进行启发式和引导式提问

科学活动中教学提问的问题设置固然十分重要,不过同样教师的提问技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教师要注重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提问,尽可能利用未知、疑问的语调来对幼儿进行提问,采用较为平和的心态正确积极地对幼儿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维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较为和谐的发展,也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更为良好的科学活动的氛围,从而进一步融入到科学活动中,提升科学活动的效果。另外,教师的提问还应当注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逐渐提升幼儿对于活动主题内容的认知,从而对教学重点予以掌握,这样才会促进提问的有效性提升。

2.要鼓励幼儿自我提问

科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间的集体活动,因而教师要注重通过问题的设置,来鼓励幼儿进行自我提问,这样才是有效的提问。对此,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设置一些与幼儿的经验或者认知相反的问题内容,从而激发幼儿进行自主思考,这样便会增进幼儿的理解,也能够促进科学活动的开展。另外,丰富的资料也应当是提问的依据,让幼儿自己在资料之中找到不同资料内容的矛盾点,并进行实践探究,体验其中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其主动进行提问和交流,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3.提问要有间断性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还处于启蒙时期,因而在思维方面虽然可能会比较活跃,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认知基础,可能思考起来相对费时间。对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中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提升时,应当注重提问的间断性,这也是教师提问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只有在每个问题提问以后,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不急于告知幼儿问题的答案,让幼儿独自进行资料的收集或者通过小组来进行问题的探讨,这样才能够发挥问题的价值,让幼儿对问题形成相应的认知。最后还要注重给予幼儿足够的回答时间,不要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急于打断,一定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这样才是完整地提问环节。

(五)教师的理答反应

1.注重课前充分准备

科学活动对于教师提问具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不仅要求提问得科学合理,更要具备关联性以及开放性,因而科学活动中的教学提问并不是教师的一时兴起,而应当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的结果。对此,在进行科学活动之前,教师的精心准备其实也是提问有效性的一大潜在评价指标,不仅要精读科学活动教材,制定科学活动的主题,充分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同时还应当精心收集有关于科学活动主题的相关资源,对每个问题进行仔细斟酌,充分考察问题的开放性以及整体性,尽可能保障活动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方案的准备以及课堂中突发情况的应对都是重要考核标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科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2.反馈要恰当及时

在当下,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评价指标还包括对于提问的反馈,教师应当注重及时恰当地对科学活动予以反馈。一方面不要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急于打断,但是在幼儿回答以后要仔细对幼儿的答案进行分析总结,对于优秀的回答要给予表扬,而对于幼儿的漏洞可以采用追问或者补充的形式,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来进行及时地反思,从而更好地完成科学活动问题的设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样才是最恰当及时地反馈,也是完整的有效评价过程。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表情、动作以及语言等其实都是有效提问的评价标准,因而教师都应当予以关注。

结语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科学活动又在学前教育中占据一定地位,因而教师一定要注重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实现重难点的点拨、问题的衔接、重点的强调以及疑惑的解答,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科学合理性、开放性、幼儿参与性、关联性以及整体效果的体现,这样才是最为有效的提问。对此,教师不仅要在科学活动前进行精心准备;还应当完善提问技巧,激发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的主动提问;同时也要注重提问的间断性和反思性,进而提升科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瑞.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DOI:10.27280/d.cnki.gsdsu.2020.001291.

[2]刘玲.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82-83.

[3]张铁兰.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12):21-23.DOI:10.14160/j.cnki.13-1259/g4-c.2016.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