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城市综合体灭火作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3
/ 2

大型城市综合体灭火作战研究

侯志辰

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大型综合体建筑数量呈现跳跃增长,由于综合体占地面积大、功能复杂、火灾荷载高、人员数量多,发生火灾后,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逃生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充分有效地做好大型综合体的灭火救援准备工作,对消防救援队伍准确高效处置其火灾事故,避免形成重特大火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二、徐汇区大型综合体概述

徐汇区大型综合体建筑共27座。具体分类、分布如下:

1、按使用性质分类。集商市场、餐饮、歌舞娱乐、剧院电影院4种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建筑11座,占40.7% ;只包含商市场、餐饮2种使用功能的商业综合建筑6座,占22.2% ; 其他具有2种或3种使用性质的商业综合体建筑10座,占37% 。

2、按建筑类别分类。高层建筑18座,占66.6% ; 单层多层建筑8座,占29.6%;地下建筑1座,占3.7%;包含地下空间的27座,占100%。

3、按位置分布分类。位于内环内的12座,占44.4%;位于中内环的13座,占48.1%;位于外环外的2座,占7.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徐汇区的大型综合体有以下特点:1、使用功能复杂;2、高层建筑所占比例较高,都包含地下空间。3、分布范围较广。下面以徐汇区淮海中路999号环贸广场(ipam)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大型综合体火灾特点,强化应对措施,提升此类灾情处置能力。

三、环贸广场基本情况

(一)单位概况。该单位位于徐汇区淮海中路999号,是一个集甲级写字楼、商业、高级住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总建筑面积逾32万平方米。商场共有地上6层(局部7层)及地下4层,建筑面积为84026平方米,两座办公楼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一期写字楼高167.98米,共33层,建筑面积为64655平方米;二期写字楼高147.7米,地上共29层,建筑面积为58972平方米。

(二)楼层分布及周边交通。该单位B1-B2为车库和机房;LG2-LG1为地下商场;1F-4F为商铺;5F-6F是餐饮、电影院和健身房以及生活超市;7F是空中花园。该单位地处陕西南路与淮海中路交口,商场贯通地铁1号线、10号线及12号线,为三条主要地铁线交汇处,出入口与商场直接连系,人流密集。

(三)消防设施。1.单位周边300米有市政消火栓10个,单位消火栓6个,每层墙消均匀分布(共809个),6组水泵接合器。2.单位消防设施还拥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系统、防烟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防火卷帘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识系统。另外还有检测天然气的煤气报警系统以及电器化火灾系统,进行实时监控。3.微型消防站建设情况:主要由物业行动组及区长共同构成,设有2名站长,1名副站长及22名成员,分为轮班制,24小时值班值守。

(四)出入口及疏散通道。该单位共有10个出入口,24部疏散楼梯,60座电梯,其中消防电梯10座。

四、环贸火灾特点

(一)火灾类型及特性多样复杂。环贸广场建筑面积达到了八万多平方米,其中的餐厅、电影院、商场等运用的是可燃物多,在商场运营过程中,部分商品也包含着一些易爆易燃的成分,悬挂式衣物、敞开式柜台会增加可燃烧的表面积,加大了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火灾负载、火灾救援难度。一旦发生火灾,内部的连廊、通道极易成为高温烟气流传播的途径,从而引发多个火点,一定时间内火灾会从一种类型迅速转变为另外一种类型或多种类型的立体火灾。

注意事项:加强第一出动,及时调派增援力量。指挥中心接到大型综合体发生火灾的报警后,一定要按照“五个第一”要求,在第一时间内调集包括重型水罐(泡沫)消防车、举高消防车、排烟消防车、强臂破拆车、抢险救援消防车、照明消防车以及充气车等战勤保障车辆;总队指挥员到场后,根据现场需要,调集公安、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市政等应急联动力量,以及大型工程机械、建筑结构专家等到场配合处置。

(二)人员聚集,疏散救助相当困难。单位地处三条地铁交汇处,人员流动大、密度高。在火灾情形下,人员恐慌,大量的人流涌入到中庭、电梯、入口等空间中,人流对冲、疏散困难,很容易出现人员踩踏等问题,造成人员伤亡。此外,场所内人员对周边疏散通道、方向等不熟悉,更是加大了在紧急情况下对人员的疏散和救助的难度。

注意事项: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火灾发生后,人流恐慌,逃生混乱,在短时间内很难疏散和营救出去。要组织精干力量迅速实施营救,可以通过消防广播引导被困人员沿防烟楼梯逃生,救援小组进入建筑进行人员搜救过程中,在逃生通道受火势或烟雾威胁时,及时设置水枪阵地,并组织救援小组在水枪掩护下营救被困人员。

(三)可燃物多,火势蔓延迅速。

该建筑体积大、功能区域种类多,可燃物多,导致火灾现场中的烟气大、毒性强,能见度低,易迷失方向。内部自动扶梯、共享中庭、敞开楼梯间等位置,空间层次变化大,如发生火灾,会让火势蔓延迅速,发展猛烈,并且楼梯口很容易被烟火所封堵,造成窒息死亡或者中毒死亡。同时,建筑内电梯井、通风管道井、电缆井等管道井多、分布广,一旦发生灾,易导致大面积、立体性燃烧。

注意事项:定期组织微站队员到消防站轮训,加强火灾初期的扑救、固定消防设施的运用、人员的疏散等方面和训练,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单位内部人员在及时报警的同时,能组织微站队员将大量人员疏散并扑灭初期火灾。

五、提升大型综合体灭火救援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调研工作实警化,不要数量看质量。

1、转变调研思路,摒弃走马观花的态度,提高队员灭火救援水平。对灭火救援的路线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健全,从而确保灭火装备以及消防指战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起火的具体位置,采取有效的方式科学、合理地控制着火点,有效地提升灭火救援的效果。

2、增强单位应急处突能力。认真进行风险分析研判,结合建物的层平面图以及重点部位,对建筑内部灭火救援的路线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着重提升指战员对单位的熟悉度。

3、坚持实警实训。开展实兵、实装、实警的灭火救援拉动演练,按照“贴近实战、从难从严”的标准设定灾情,更好地优化作战编成,进一步强化指战员消防器材装备的熟悉使用,使其能够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外进行良好作战,从而提升指战员应急反应能力和综合灭火救援能力。

(二)“一网统管”用起来,莫让数字化预案成摆设。

1、数字化消防应用。建立单位数字化预案,结合数字化可视沙盘,完成单位“六熟悉”、重点部位数字预案制作、管理及实战指挥应用,使指战员更加直观了解掌握单位概况,熟悉作战部署,明确重点目标。

2、充分发挥支队智慧消火栓动态监管平台,实时监测消火栓压力,实现消防设施战前维护和战时指挥功能,为火灾扑救提供有力支撑。

3、强化“智慧消防”的应用。通过对室内定位、路径规划、消防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技术内容的研究,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摸清火患险情,确保消防安全。

(三)发挥单位能动性,向科技要战斗力。

1、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指导微站成员进行消防灭火救援技能训练,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着力提高重点单位自防自救的能力。

2、依托物联网技术。利用单位智能化消防管理平台,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局可视的火灾防控体系,同时通过系统的互通、数据的共享,实现数据的分析、挖掘、预测、研判,提升单位预警预测能力,实现差异化精准监管。

3、“双幕”灭火系统。针对环贸广场作战空间面积大,发生火灾紧靠水枪、水炮阵地难以有效阻隔,依托新型拼装式毛毯和速凝型隔火胶,辅以相应的拉挂支撑、快速喷洒设施,加之单位外墙喷淋系统,有效的阻隔火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