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2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陈加宽 1 罗庆华 2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昆明 650051

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3例患儿为基础性护理,观察组53例患儿在这个基础上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干扰素雾化吸入,能够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改善其临床各类症状,提升治好效果。

关键词:干扰素;雾化吸入;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诱发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等因素对该疾病发病的影响。该疾病会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影响,而我国的医疗条件也在不断优化,使得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经从传统的口服、注射药物治疗逐渐发展为雾化吸入治疗[1]。干扰素是雾化吸入治疗的常用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被医生和家属接受,使用范围也正在逐渐扩大。本文以我院患儿为例,分析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的患儿均经过诊断确诊,且临床体征、正在以及辅助检查等均证实患儿所患疾病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同时,排除先天性喉喘鸣患儿、支气管异物患儿等。106例患儿的年龄在3个月~5岁之间,平均(2.51±0.49)岁;男57例,女49例;患病时间均在2天~7天内,平均(4.03±0.28)天。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为常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化痰止咳、退热、抗感染等治疗。使用同一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有发热症状的患儿进行退热治疗;还需要注意维持患儿的体液平衡。患儿的治疗时间需要维持一周。

观察组患儿使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以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为基础,联合使用干扰素雾化吸入。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按照患儿体重确定使用剂量,即每千克体重使用干扰素1万IU,最大剂量不能超出100万IU;需要将其与2毫升的氯化钠溶液混合,使用雾化器进行治疗,每次雾化时间为5分钟~10分钟,每天2次,治疗时间为7天。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61de748058cbc_html_e01b09ca9bc9adee.gif±sd

组别

例数(n)

啰音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53

6.88±1.21

1.91±1.02

7.08±1.24

对照组

53

9.35±2.04

3.55±1.86

9.23±1.09

T值

-

6.49928

7.22031

8.99014

P值

-

0.003

0.001

0.001

3讨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的诱发因素较多,不仅包括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还有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感染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类型相对较少,并且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如果采取肌肉注射药物的方式会增加其痛苦程度,而静脉穿刺难度大且难以长时间保持,导致患儿治疗时需要多次进行穿刺,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舒适感,患儿的情绪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导致就家属也容易出现负面情绪[2]。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治疗中,重视患儿的抗感染治疗、退热、止咳等,主要是针对患儿的临床症状实施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理想,还需要对患儿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优化。从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来看,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

雾化吸入是一种靶向给药的治疗方法,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儿的病灶位置,见效快、无创,且适应人群范围非常广泛。不同雾化器可以针对不同部位的呼吸道感染实施治疗,空气压缩雾化泵形成直非常小的雾滴,一般在1微米至5微米之间,并且会对细支气管、肺泡发挥作用,适合应用在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中。

干扰素是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可以复制病毒,从而使得NK细胞活性作用效果提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后对病毒的侵袭作用产生抑制,从而预防和控制患儿的感染情况。本文所研究中所使用的干扰素α-2b具有抑制细胞增殖、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以及广谱抗病毒作用等[3]。干扰素能够与细胞表面受体有效结合,对细胞发挥出诱导作用,使其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对病毒的繁殖进行抑制,增强免疫功能,提升淋巴细胞的天然杀伤性功能等。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确定剂量,保证治疗绣工的同时,避免长时间用药或者大剂量用药影响患儿的安全性。

使用干扰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肉酸痛、寒颤、发热、头痛、厌食以及乏力等,类似于流感,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能够缓解上述不良反应;这些症状也能够随之药物剂量的调整和继续使用而得到缓解。一般可通过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异常以及转氨酶增高等指标来反应该药物的使用情况。通常情况下,用药的第一周会出现不良反应,普遍在注射药物的48小时后会消失;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止用药或者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则需要立即停止用药;偶尔可见恶心、厌食、呕吐、血压异常、腹泻、脱发等症状[4]。不良反应的类型虽然较多,但是发生率较低,且即便出现不良反应也是轻微症状,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因此,可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小儿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想要减轻不良影响,就需要对疾病实施有效治疗。为保证治疗效果,在抗感染、止咳、推人、维持营养等基础治疗的条件下,使用干扰素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确保干扰素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位置,以便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和家属的不良情绪,显著提升治疗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穆丹,钟红平.玉屏风散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2):3558-3560+3564.

[2]陈志强,乔进,陆群,石禹,缪应祥,陈敏,王征宇.盐酸氨溴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1):19-20+27.

[3]申慧丽.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7,26(18):42-44.

[4]赵志勇,王立华,韩晶,李贤伟,张伟全,马慧平,任华,李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07):1337-1338+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