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3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唐琼梅

(湖南省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425100 )

【摘要】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对本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技能的掌握与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日后否能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以及科学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目标认知不够清晰,教学的实训条件较差以及教学方法单一、零散。基于此,教育者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学前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学前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理”“实”一体化。

关键词:学前儿童游戏,教学,策略

引言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游戏活动的兴趣,认识幼儿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实践训练中,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教学游戏的能力,并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的实际发展水平指导、组织幼儿的游戏教学活动。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如课程目标认识不够清晰,教学设施以及实训条件跟不上,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等问题。为突破以上困境,故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现状

1.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目标的认知不清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认知不清的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课时的比重远大于实践课时的比重,即使设置了实践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课时因各种原因上成了理论课而并未实践。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轻游戏实践,造成了游戏理论知识的堆积,而与游戏实践相脱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工作的价值,因而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实践操作,过分突出了“游戏的能力”,从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游戏的价值与特征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意义。对游戏的性质以及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清是导致这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1.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不足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学习完每一个游戏情境的理论知识之后,都会有相应的实训课程。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申报新专业后的情况是边招生教学,边建设完善实训条件。在招生火爆的条件下,难免会出现实训条件不够用的情况。游戏的实训如角色扮演、表演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都需要宽阔的场地以及丰富的道具,这些条件是一个普通教师所难以实现的,教室的局限性以及结构游戏、音乐表演等游戏道具的缺乏对游戏实训的效果打了较大的折扣。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新设专业,校外的实训基地也仍然在不断建设当中,学生即使在校内有开设实践的课程,但终归是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没有真正下到幼儿园去见习很难将游戏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大量招生。据调查,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招生五六百人,设十个班的情况下平均每个班有五六十人个学生。在原有教师人数的基础上,扩招学生人数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剧增,教师教授班级增多的同时,教授课程也在增多。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工作量的情况下,教师很难花大量的时间精心备课,思考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等问题,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选择单一的授课方式,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游戏的兴趣,也违背了游戏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其次,现阶段一些高校教师虽然掌握了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部分教师刚刚毕业就参加工作,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授课专业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部分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仍然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罗列理论知识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难以达到 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

1.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游戏活动的兴趣,体会游戏是学前儿童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认识幼儿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践训练,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教学游戏的能力,并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的实际发展水平指导、组织幼儿的游戏教学活动。明确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总目标是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厘清的重要事情,清楚的认识到游戏课程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做指导,《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就会出现游戏理论与实践活动相脱节的现象,导致理论知识的累积或者纯粹的游戏嬉戏。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权衡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重,意识到理论与实践课同等重要,并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授课计划,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落实到位。在讲授每个章节的游戏理论之后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能力上也得到提升和锻炼。同时,教师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活动,如参加每年一度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

2.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设

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说、唱、跳、弹、演、画等技能,这些基本的能力都需要学生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才能掌握。实训的场地和条件尤为重要。唱、跳、弹等课程都有各自的实训室,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也不例外,游戏的实践也需要专门的实训场地。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等组织与实施则需要宽阔的游戏空间和场地,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或场地,这些游戏的实施将能很难实现;而结构游戏以及智力游戏的实训也需要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只有建设了专门的实训室才会配套购买,供实训课使用。因此,为了游戏课程更好的教学和实训,学院必要重视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完善实训条件,让游戏实训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幼儿园实习实践机会也是必须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领导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锻炼,通过岗位实操训练提升学生游戏教学实践能力。做好游戏实习与实践指导工作,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设,通过校、园合作建设好实习基地。例如,通过各种途径如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等,与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合作开展共同办学。1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为在校生提供实训的基地,将课堂上所学的游戏理论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通过学校被安排到幼儿园实习,学生可进班级协助有经验的幼儿教师一起开展班级教学工作,在带班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能力上的锻炼,也可从幼儿教师身上学到许多实际的幼儿游戏开展经验,对学生和幼儿园而言都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理”“实”一体化。

要想教好《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带来的快乐,学生才愿意、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游戏的设计,并实际演练,体验游戏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设计出孩子喜欢的游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理”“实”一体化,如下几种方法:

(1)音乐导入—手指游戏与律动

学前幼儿游戏课本身就是以游戏为主的课堂。为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喜欢上游戏课,教师在开始每次新课之前,以手指游戏或音乐律动进行导入,在音乐的播放下,带着学生玩手指游戏以及音乐律动。这不仅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状态。另一方面,每周学习一个手指游戏或音乐律动,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的美感的同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素养,也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及课堂的相关技能,提高专业技能,为日后实习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做充分准备。

(2)案例教学法—合作与讨论相结合

在当前的教育要求与教学背景下,仅有讲授的教法学方法是比较匮乏的。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还应有针对性的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经典游戏教学案例,如在各类游戏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或体育游戏中,就可以采用合作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种类型的经典游戏案例进行学习,尤其是与幼儿游戏有关的幼儿游戏教学研究案例、优秀幼儿教师、园长的游戏教学经验,分组合作进行研讨。队角色游戏、 区域游戏等经典案例经验整理归类,形成系统的教学案例资料库,这可以丰富大学生游戏教学经验,锻炼大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以及评价幼儿游戏的最初能力。

(3)视频教学法—观察与分析相结合

把学前儿童游戏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说明这门课程是十分重要要的。本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的游戏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游戏方案的撰写能力以及对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和指导幼儿游戏等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等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法到幼儿园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实地的观摩,但对于学生分析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同样可在课堂上实现。为此,教师可针对各种类型的游戏教学采用课内欣赏幼儿园教师的公开课视频的形式,提供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的视频以及全国职业能力比赛的结构游戏视频等,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视频中教师的保教言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游戏的水平,并指出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视频教学法代替了因实训条件不足而无法进行实训的实践教学,锻炼并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中使用视频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课程外的游戏活动,如安吉游戏、利津游戏以及幼儿园的游戏等等,还可以丰富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与情境表演相结合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根据教学条件来决定,同时也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来决定。学前儿童游戏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以及游戏创编与游戏教学活动组织的技能。基于此,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可在理论课或实训课中选择模拟教学法。例如,在学习了游戏的教育作用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游戏的教育作用运用于实践,教师可创设家长因质疑幼儿园游戏活动过多学不到知识而向幼儿教师讨要说法的情境,组织学生扮演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角色,模拟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运用所学的游戏理论知识向家长进行解释,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思维,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此外,在表演游戏以及音乐游戏当中,也可采用情境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教师方法。在表演游戏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形对故事情节进行在现,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更多的是让学生体验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在表演游戏中提升表演技巧。在制作皮影、手偶等表演道具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动手能力,同时也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音乐表演中,组织学生扮演教师和幼儿,扮演教师的学生模拟幼儿园场景,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对游戏前、游戏中,到游戏后等环节如何开场,如何指导幼儿等都进行现场的还原。通过模拟教学法,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游戏设计与组织,更快的进入幼儿游戏教学情境,深入幼儿园工作环境中,同时也锻炼学生组织游戏以及指导游戏等能力。

三、小结

游戏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方式,在幼 儿园开展教学也主要以游戏形式为主,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游戏设计、准备、组织、实施能力培养就非常重要。高职院校要重视《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设计、切身体验以及游戏改进过程中,逐步提高游戏设计及组织实施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小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2]景含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游戏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9.10


1 景含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游戏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