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竹节人》教案

张耀玲

江苏省响水县双港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
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
.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
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
节。
2.
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
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
.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
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
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
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61d5505506a91_html_a54857922df87bba.png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

61d5505506a91_html_e8e593548254f5fb.png 学习“斗竹节人”游戏描写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
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
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
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
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
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
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
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
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
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
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
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
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
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 话语里 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五、 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带着三个学任务,了解了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玩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以及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学会了有目的的阅读的方法:首先要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然后要针对相关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阅读。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习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六、布置作业:作业超市:

1、自己动手做一个竹节人,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

2、搜集其它传统玩具的资料,写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或者玩法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六、板书设计 61d5505506a91_html_8d284b96b8b29e9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