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构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构想

李奕苇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东风小学 61706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为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使课堂教学具有发展性生成,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各自的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为“课程实施纲要”)为依据,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设计解决方法和评价教学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导入新课、设计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提问、拟定教学策略、设计结束新课 、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媒体等。

二、教材的特点

分析教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只有在正确把握教材,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合理地教学设计。就川版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内容的设置和选择方面

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

(二)在教材编写结构方面

1. 以螺旋上升方式编排总体结构,局部结构提倡多样化。

考虑到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教材按照“看一看”、“学一学”、“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记一记”、“探一探”等模块进行编写。拓展的知识放在“知识窗”或“小技巧”中。

2.注重整体设计,构建立体化教与学资源。

在每一个内容模块的开篇,都介绍有关信息技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全套教材配备教学光盘和网上教学参考和素材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重难点知识的示范操作。

(三)在组织策略方面

1.注重任务驱动,处理好任务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各模块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同的操作技能之间、不同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许多共性的规则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我们倡导不盲目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不等于说可以完全忽视系统性。

2.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注重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在不同学习阶段安排综合开放性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面对的是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学习环境,可以综合运用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展示独特个性。能力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 的过程。

3.灵活渗透一定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以“主题——选题——专题”的方式展开研究,即随着学习的深入,相关信息的不断积累,要把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使研究的针对性越来越明朗。

4.灵活编排设计,便于学生自学。

教材文图并茂,彩版印刷,编排灵活,基本步骤明确清楚,便于学生自学,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5.单元学习评价,提供了教学评价参考

教材每单元后,编写了“我的收获”,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完成了什么和做到了什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迁移,也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课堂教学教法与策略

1、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烦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好的、美丽的作品,告诉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们也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作品,这样在给了学生一个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主动的学”。

3、激发式教学法

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在知识点间合理设置一些有特色的、精彩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把这些内容与其它的内容或者生活实际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字体格式设置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前输入两首古诗,一首设置一些字体格式的变化,使其看起来更漂亮,另一首格式无变化,这样一对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4、开展兴趣活动

开展兴趣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开展兴趣活动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将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并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创造能力。比如:电脑绘图创作、机器人创新制作等。开展兴趣活动既锻炼了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又得到了强化,而且加强了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握,从而促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