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理念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绿色生态理念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胥航、杜非凡

河南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新乡 453003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城市工业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浪潮不断提高,过度的建设和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所以,在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时,要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结合人文生态艺术等多个方面,让景观环境设计科学又合理,在改善城市环境污染的同时,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景观环境设计;运用

引言

城市小区绿色生态环境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因此设计的要求集中于城市小区场地绿化设计、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合理地面停车设计,非机动车停车棚的设置、外窗与玻璃幕墙可开启部分占比、建筑的体型和朝向等参数、活动遮阳的设计、室内噪声、室内采光、室内气流等;城市小区与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便捷联系、雨期道路积水、夏季场地遮荫、场地风环境、地下室自然采光、室外噪音、卫生间排水噪音、户外视野、室外溢散光的影响,窗口眩光、遮阳灵活和室内采光等。这些都是城市小区绿色生态环境设计目的。

1生态设计理念简述

近年来,生态性设计受到了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现代设计领域的一种潮流。生态设计理念是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应运而生的,其强调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共存,注重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护等。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城市空间环境与大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减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材料的使用、资源的配置以及空间景观的营造等方面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传统的设计理念大多以受众需求为核心,而生态设计理念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想,不仅仅只是考虑了受众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以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基础和前提。因此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营造生态景观的同时,对于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2生态环境理念应用于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应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合理的与景观设计融合。在自然环境中,包括动植物、气候以及土地结构等,在经过设计中最大程度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有效的衔接,使城市在发展中,会以生态环境为载体,提升城市发展的均衡性。

2.2多样性原则

在景观环境设计时,除了因地制宜,还要遵守多样性原则。景观设计本身较为复杂,很多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到景观环境设计,要有效控制外界因素,避免影响到最终的设计结果。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样性原则,把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清楚,在设计景观环境时,尽可能地添加绿色,有效地将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结合起来,在确保设计科学合理性的同时,促进景观设计符合当前人们的需求。

2.3节约性原则

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中的资源,会使景观设计体现出节约的特点。坚持节约性原则,使用较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效益,尤其是在能量消耗中,通过增加植物的保护,以及增加植物的种植,在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在建设的生态系统中负氧离子含量不断增加,会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绿色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生态环境教育可视化技术

在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空间高涨的今天,涌现出大量以“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为主旨的设计项目,然而大多数项目中的生态设计部分却不为公众所知,浪费了普及生态意识的良好时机。在环境设计中,最简单有效的生态可视化技术包括文本展示、影像展示、形体展示等。以形体展示为例。对于生态修复过程中涉及的重要流程、设施等,通过强化外形、色彩与材质特征,经由视觉感官刺激带动公众关注实物和了解技术。例如,欧洲很多国家在推广雨水资源利用时,推出很多有创意的雨水接收管与蓄水装置设计;或者通过明亮悦目的色彩吸引公众关注雨污处理流程,同时也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设备构筑物成为当地一道独特风景。

3.2环境交互技术

环境交互及装置艺术使得观众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除要求观众积极思维和肢体行动,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等感官介入。交互装置使得生态教育以比视觉影响更直接有力的方式带动公众,使公众能看到、接触到或以言语、行动参与到互动中,甚至使公众在互动过程中转化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身体力行的参与中,情感交流也更易于唤起,在这样一种沉浸式情境中,大大提升了参与者对于相关绿色理念的认知与接受度。环境交互装置有助于将生态意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普及,改善公众对“生态”“环保”的陌生感与距离感,由此引发公众生态反思与自觉。

3.3设置微型自然保护区

在景观环境设计中设立微型自然保护区,打造适合生物生存繁殖的自然环境,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尽量避免人类对它们的打扰和影响,这样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景观设计师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自身设计的能力相结合,还原自然环境,打造出今后景观设计的模板,引发思考和探究。在设计进程中,设计人员要明确保护目标,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例如一些小动物的洞穴,生存的草丛等,营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生物群体部落。不同的生物群体,要规划出不一样的保护区域,防止外界因素对它们的打扰,尤其要避免人类的生活干扰到它们的生存发展。

3.4注重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生态设计理念也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在设计领域,材料和设计存在紧密的关系,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材料是物质技术条件,是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有效载体,所以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材料的恰当选用尤为重要。因此,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对人体健康无害、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材料,在节约资源的同时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是落实和践行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设计者应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拓展知识面,对绿色环保材料的材质、特性等有全面的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其合理利用,以营造出生态景观。

3.5因地制宜设计

坚持因地制宜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勘察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中原有的地貌,突显地貌特点,在景观中营造出具有特色的景观。如在自然环境中原有的景观特色,在设计中标注保护方法,以便利用生态环境突显人文历史文化。在自然环境中,会有许多自然水体,做好自然水体的保护工作,是设计工作的重点,如扩充水体面积,使水体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动植物,以便使水体体系动植物更加丰富,提升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

结束语

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景观环境设计中,既满足了现代的生态理念和审美,又遵循了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当地历史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相结合,进行因地制宜适度的景观设计,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帮助城市发展生态化,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体现了城市绿色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有效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李梦瑶.绿色生态理念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鸭绿江(下半月),2019(10):113.

[2]卜一铭.绿色环保理念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2019(09):98.

[3]伍美坚.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2019(06):94.

[4]张琴.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渗透和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192-193.

[5]韩旭.绿色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02):69.

指导老师,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