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小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小学数小学练习设计 的 有效性

孙晓菲 张磊

莱州市虎头崖镇中心小学 , 山东 烟台 261428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课堂上还是老师给大家进行知识的讲解引导,帮助大家理解基本的概念和知识,但是我们想要真正的更好帮助学生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那么还需要辅助以一定的练习,才能找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出一定策略,如何进行习题的设计,希望能带给大家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探究

课堂练习又被称之为学堂作业,课堂练习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只进行知识的学习不辅助以相关的设计,那么不会分析出的理解知识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可以辅助以相应的习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完善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之前在课堂上老师给大家进行做题时,总是千篇一律的选用填鸭式的方法给学生进行大量习题堆砌,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够,在做题训练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一、小学数学教学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数量上呈现汪洋之势

多数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数学习题训练时认为训练越多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程度就越强,因此给学生辅助以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但是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在做题中也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反而是可能将一个知识点重复的进行训练,这样会大大的消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数学练习一刀切

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数学习题训练时,一般都采用相同的习题训练,一个数学老师需要面对班级中所有的学生,这也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训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薄弱点进行系列的选择,都是千篇一律的做老师的留的习题,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数学成绩提升较慢,阻碍了学生数学的进一步发展。

3.数学练习缺少趣味性和实践性

对于数学习题来说,老师一般都给大家进大量的习题训练,也没有进行习题的设计导致习题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于数学习题的训练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培养数学核心思维,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方法

1.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练习尽量精简

经过对于学生分析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本身注意力集中度不高,而且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同时学生的耐力也不强,在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如果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可能学生会被其他的事情吸引,出现走思的现象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反而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进行习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精简习题,让每一道习题更具有代表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这样也适应了我们国家所要求的双减政策。在进行习题设计的过程中,老师也不能再像之前一样,让大家购买多本辅导书,对多本辅装书上的习题都进行训练,现在老师也应该自己多进行备课将辅导书中经典的例题展示出来给学生进行分析,怎样才能以最少的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课堂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育教学《分数》这一系列的课程时,在学习分数这一节课程的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的题型就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就会十分的费解,不知道如何确定出单位一是什么,之前老师在给学生进行这类问题讲解时,可能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在习题中逐步找到规律,自己分析出规律,但是学生在进行大量重复做题的过程中可能就对于数学的耐心被消磨掉,无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现在老师应该分析出如何寻找单位一的规律,根据规律出一些相对应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这一类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能给学生减负的情况下,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积极练习生活,设计教学练习

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的,小学生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也是非常的敏感和有兴趣的,如果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做题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思想集中于课堂之中,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习题设计时,需要找准习题中的根本点,将习题的主要知识点提炼出来后,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出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为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育教学《辨别方向》这一节课程时,很多学生对于这个方向的学习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有很多学生不分东南西北,如果老师只对学生进行重复的训练,这样学生可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时老师可以把大家带到操场上,让大家进行实地训练,老师可以问大家,哪个小朋友能说出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位,学生会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3.数学练习涉及要凸显层次性,符合多数学生

一个数学老师要面对班级中很多学生,不同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知识水平都是不相同的,如果老师在给大家进行习题训练时都采用一样的习题继续训练,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有些学生跟不上,有些学生认为题太简单这种现象,因此老师在实际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分层次进行训练,针对自己班级学生中的不同学习层次选用不同的习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全班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育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课程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很多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是不强的,如果老师在这时给大家进行千篇一律的学习训练,很有可能会造成有些同学跟不上而对这部分学习内容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在进行这一节课程的习题训练时,应该分层次设计出三套训练习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层次进行习题的选择,这样更有针对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想要让他们更加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就需要给他们做精准的数学练习,老师需要对习题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完善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为学生之后进行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凯义.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2]李强. 小学数学练习课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