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关于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黄金红

身份证号: 45252719761001 ****

摘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是当前土地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土地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整治创新可激发乡村振兴的潜力与活力。该文针对当前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土地整治资源、土地整治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探索多样化的实施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整治;战略思考

引言

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土地整治,不断增强土地整治对全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因此,需要探索更优的土地整治模式。基于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积极谋划开展实施多样的创新型土地整治工作,探索多种富有特色的整治模式,通过土地整治加模式,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实现了有效的探索,也使得土地整治的理念和形态有较大的提升,可以说“土地整治+”模式是现在土地整治发展的高级形态,通过不断地创新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需

1.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利于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当前农村产业发展面临农业种植效益低、土地碎片化、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紧张等困难,由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等导致靠天吃饭现象,三产融合是推动乡村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面临产业发展用地紧张的制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农用地整理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开展多要素、多目标、多模式综合整治,解决耕地分割细碎、农业配套基础设施缺少、产业用地分散等问题,使农田连片、产业集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集约精准配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1.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乡村振兴,也是精神文化层面的乡村振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乡村人才流出农村,不少地方的农村成为空心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临困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符的现象在农村滋生,乡风文明建设面临挑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注重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注重传统文化和建筑的保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注重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既重视物质层面的乡村文化建设,也注重软件方面的乡村文化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注重全方位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点,尽可能地保留传统农耕文明和民风民俗中的积极元素,挖掘乡村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打造农事体验、全域旅游、民宿经济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推动现代工业文明和传统乡风文明相融合,丰富传统的文化形态。

1.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助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以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和治理能力提升为前提,这对新时代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出了迫切需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鼓励农民和自治组织全程参与,创新项目实施方式,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形式。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现代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系统推动土地综合整治,注重农民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利益共享,吸纳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各项环节,从而有助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

2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

2.1城乡发展不均衡

城乡转型发展格局的规范性、系统性集成研究基础较弱。城乡统筹规划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很多规划设计只注重城镇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却忽视了对乡村建设的全面把握,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最终造成城乡总体规划脱节、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杂乱无章的局面。城乡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差距较大,人口流动的不均衡性导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发展,出现城乡内部发展、区域发展和规模体系失衡问题。

2.2土地整治的原则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首先,土地整治工作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注重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尽可能地使土地整治工作的内容发挥出理想的效果,进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其次,基于客观科学的创新思维,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强收集、整理,以专业的技术构建科学和完善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从而提高该工作的专业性和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再次,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将多个目标内容综合考虑,利用相应的政策,创造多重效益,进而可实现乡村的经济、生态发展;最后,基于各乡村的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不同,因地制宜地进行各个乡村文化的特色发展。

3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措施

3.1统筹城乡土地整治发展

根据城乡发展的差异特色,做好土地总体利用顶层设计,才能实现城乡全域规划与统筹考虑,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整治需求相结合,以“三生空间”的现实需求为指引,有序规划和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在城乡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现状,进行大量的入户调查,分析评价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是否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定位相契合,重点围绕产业兴旺优化乡村产业用地布局,整合分散型土地整治,突出城乡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统筹治理,科学评价土地整治类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创新。

3.2激活乡村发展的基本要素

乡村区域系统是乡村人、地关系的重要系统,其中土地是核心要素。进行土地全面整治,可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优化土地资源完整性,明确土地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加强土地资源配置,进而提升价值。通常,从多方面、多功能进行土地整治转型,可强化其对乡村发展要素的全方位带动作用。又由于土地整治项目以土地为基本要素和核心,利用产业化发展、生态重建等渠道,可激活乡村发展的各个基本要素,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

3.3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按照实现安全功能和生态功能原则,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探索实施以丘陵地区为重点、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

3.4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继续加大脱贫摘帽地区耕地保护支持力度,从严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持续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机制,多途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奖补机制和开展“旱改水”综合整治试点,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及时保质保量补充到位。

结语

土地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资源,通过盘活农村土地潜在的内生价值引领全域土地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可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自我推动力。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土地整治策略进行了新的思考,乡村振兴离不开土地整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乡村的新发展是思想的转变,体现在综合人、地的新关系,最主要的是乡村人的思想转变成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根本的土地整治,应基于土地整治加大乡村新生产、新生态、新文化、新风貌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乡村现代化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肖盛杨,谢远东,袁连富,潘伯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问题与创新[J].水土工程2021(07):46-47.

[2]薛金礼,张训赦,陈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城乡建设2021(23):1-2.

[3]卫田霖.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土地整治新思考[J].乡村振兴2021(2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