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技术分析

王华

身份证号码: 61040319770711****


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城市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房屋建筑的数量也不断攀升,但同时其建设过程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混凝土裂缝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已经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必须要对这一情况进行改善。 但就混凝土裂缝本身来看,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多,要想在施工中通过技术措施对裂缝问题进行预防,就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裂缝预防技术的针对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对房屋建筑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房屋建筑的施工而言,混凝土施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对房屋建筑的建设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房屋建筑建设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技术,进而才能有效避免裂缝等质量问题出现。基于此,本文着重对混凝土裂缝预防技术进行了探究。

1.混凝土裂缝的概述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等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物质,具备良好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在建筑施工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能有效强化建筑的整体结构,但同时混凝土由于自身特性、外部环境、技术工艺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其在施工中极其容易出现一定的裂缝情况,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病害,使得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刚度等性能无法保证,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性也因此无法得到保证[1]。因此就混凝土施工而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技术来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是确保混凝土在房屋建筑中有效应用的关键所在。

2.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材料原因

房屋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材料质量问题和材料的使用问题。首先在材料的质量方面,若是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使用了质量存在缺陷的水泥或者砂石材料,必然会导致配置的混凝土质量也存在缺陷,无法满足承压等方面的要求,就增加了其裂缝出现的概率。其次在材料的使用方面,砂石、水泥等材料的配合比必须要经过合理的实验和计算才能进行确定,若是其配合比不合理,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样会增加裂缝出现的概率[2]。以水泥的使用为例,一味增加水泥用量,会使得混凝土水热化反应尤为明显,在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就会出现裂缝的情况。

2.2施工工艺原因

施工工艺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的施工中,因为工艺原因而形成的裂缝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裂缝,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技术工艺的使用不当,因此而引起混凝土裂缝。另一类则是施工误差裂缝,主要原因在于虽然选择正确的施工工艺,但是未能进行准确的掌控,导致施工出现偏差,进而引起混凝土裂缝问题。比如说混凝土的振捣施工,若是未能选择合理的振捣方式或者是振捣不充分等情况的存在,就容易使得混凝土材料结合不充分,引起裂缝问题的出现。

2.3环境因素

混凝土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裂缝,高温、干燥等环境因素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内外部存在一定的压力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了不均匀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而就会引起裂缝的出现。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混凝土养护环节,主要是因为保温、洒水等养护措施未做到位,未能抵消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裂缝的出现[3]

3.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技术探索

3.1混凝土合理配置技术

混凝土配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掌握配置技术至关重要。配置过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首先在材料质量方面,必须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粒径的砂石以及对应标号的水泥,拌合用的水体也应当满足要求,以避免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其次,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根据工程要求,基于相关实验来对水泥、砂石、水的比例进行确定,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再者,混凝土水热化是引起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可选用低水热化的水泥进行配置,同时适当添加添加剂,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反应;最后,混凝土的拌和过程要对拌和的容量以及时长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各种材料拌和充分,保证一定的合理性。

3.2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技术

因工艺技术原因而形成的裂缝占据了混凝土裂缝的大多数,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从施工工艺技术方面入手,对裂缝问题进行预防。首先混凝土施工过程过于复杂,在正式进行浇筑之前,必须要先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振捣作业等控制要点,进而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施工[4]。其次,为避免浇筑过程中水热化反应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在浇筑时应当尽可能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具体操作措施主要有喷洒制冷剂、避免阳光直射、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等,来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在35℃以下,实现对浇筑温度的有效控制,减小水热化反应的影响。再者,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可通过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施工,以有效促进混凝土散热,避免其出现温度裂缝。最后,在混凝土的振捣方面,应当选择合理的振捣工具,把握好振捣的走向,将时间控制在5-15s之间,避免出现漏振或者过度振捣的情况,使得混凝土振捣质量得到保证,从而对裂缝问题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3.3混凝土养护预防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还必须要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通过合理的养护,能有效减小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混凝土初凝的时候,施工人员就应当进行初步的养护作业,采用雨雾喷洒的方式进行保温保湿养护,避免水体流失过快而引起裂缝。浇筑完成1天后,则需要通过蓄水法来施行全方位的保温保湿措施,避免混凝土内外条件的差异过大而引起裂缝。混凝土实际养护操作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通常包括定期洒水、覆盖遮光与保温等措施,来维持混凝土内外温度平衡以及湿润性要求。顶板混凝土浇水养护应当在凝固三天后进行,同时在施工完成后的8-10h期间,进行覆膜操作,保证其内部的湿润性,避免其出现起皮干裂的问题。模板的拆除时间,应当根据混凝土凝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掌握,过早或者过晚拆除,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凝固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重要的施工材料,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就混凝土的施工而言,裂缝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施工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因此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对其进行预防。而在实际的施工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只有合理对原因进行分析,基于此制定预防方案,才能保证混凝土裂缝预防技术的有效性,实现房屋建筑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赖丽姗.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砖瓦,2021(06):189-190.

[2]李峻东.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0):152-153.

[3]车向东.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技术管理[J].居舍,2019(25):40+71.

[4]卢其峰.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8(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