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有道教育之 心理健康 教育

陈志军

江西省广丰区贞白中学 

摘要:

当前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很多教师是陌生的,虽然以前在学校时,很多教师都曾学过心理学,但毕竟是比较肤浅的,更何况用之来进行教育,有困难是很容易理解的。用一些浅显、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常识,从而促进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兴趣 有道教育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制约了人才的健康成长。新编《思想政治》以全新的姿态问世,预示着我国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在经历了长期的忽视后,已真正开始启动。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然而,对于广大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却是着实吃了一惊——“不习惯,没法教”。原因明摆着:心理素质教育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都是比较生疏,在以前的教学中从未接触过,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心中无数。本文谈点教学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一、善于学习,充实自己

孔子说:“学而不厌”。确实,作为一个教师要搞好教育,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就得不断地学习。当前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很多教师是陌生的,虽然以前在学校时,很多教师都曾学过心理学,但毕竟是比较肤浅的,更何况用之来进行教育,有困难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加强学习尤其重要。

首先,从接触到新教材开始,就加强了有关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把《教育心理学》,《初中生心理学》、《差生心理学》等书作为案头必备书,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多吸取其他先进教师的优秀教法,及时在教学中尝试,缩短探索时间,提高课堂效益。比如,在今年第九期《政治课教学》中,有“正确认识自我”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其中运用童话故事——《憋气的青蛙》导人新课新颖,在自己的教学中马上应用,学生反应热烈,效果极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设置悬念,激情引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最佳动力,它使人在学习中变得愉快,推动人积极获得知识技能。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设计出一些悬念,用此调动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与解疑的动机。在学习《历史的榜样,现实的环境》一框时,我首先是讲了一则报道:一女大学新生报到不到一周,弃学回家。然后让学生猜想,女大学生为什么弃学回家?学生兴致勃勃,又是疑惑不解。此时,及时指明部分青少年由于环境的优越和长辈的过分宠爱,导致依赖性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与坚强意志,在学习、生活、劳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很大不足。

三、幽默诙谐,放松心情

有人说,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确实,中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放松心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知晓道理,这何尝不是件美事?因此,幽默常能在教学中起到奇效,从而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

我在教学“情绪和情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这一内容时,除应用课本上的“笑一笑,十年少”,“怒伤肝”“喜伤心”等现有材料外,还讲了《说岳金传》中一些民间传说,如“气死金兀术”“笑煞老牛皋”。学生在笑过以后,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紧贴现实,透视热点

当前的中学生大多是爷爷奶奶、父母亲围着团团转中成长起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一个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因此,上了初中以后,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很多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

我在教学“承受挫折,战胜逆境”一框时,引入了近日报上的一个案例——“贵阳一有名女记者杀夫案”,着重讲了案件起因:女记者有一女儿,初中毕业后,自费送其入省重点中学学习,但女儿由于本身基础不是很扎实,成绩很不理想,由此,心理压力很大,自觉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整天精神恍惚,终于有一天,为逃避现实,投湖自杀,引发后来的杀人案。由于此案中女学生的困惑是当前很多青少年成长中常见的现象,且又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学生反响很大,很多人谈了自己的看法,为女学生设想了解决困惑的对策。这时,适时地引导学生审视一下自己,平时是否也有那种面临困难就焦躁不安,畏惧退缩,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实。在这堂课里,学生显得格外的认真和严肃。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材料进行启发,分析一些热点问题,能够使学生真正在情感上有所体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总之,我在教学中尽力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避免单纯地讲解一些概念和理论,尽量用一些浅显、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常识,从而促进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参考文献:

[1]刘晓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探析[J]. 信息周刊, 2020,(3):1-1.


[2] 郭爱云.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12):18-19.


[3]穆海婷, 吕行.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8):87-88.


[4]蔡凯. 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 读写算, 2019,(1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