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要素的策略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要素的策略指导

吴建

大英县红旗小学 四川遂宁 629300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学习的关键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让语文能够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语文素养当中语文要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包括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的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简单来说,教师语文要素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该针对现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更好的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策略指导

近年来,语文要素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效果逐渐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逐渐拓宽语文要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思路,全面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需要语文教师正确指导,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学方案,科学制定语文课程要素挖掘方案,推动课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由此可见,这一论题具有探究的现实性意义,论题内容分析如下。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自觉性比较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就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对语文进行学习,使语文要素能够更好地落实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如何对课文进行认识,怎样对课文进行更好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寻找其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符合学生的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基础要素,包括语文训练基本方法、语文训练基本能力、语文学习基本习惯等。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让其在语文课程中落地生花,可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合理运用教学情境,可促进语文要素在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的主动性并不强,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规范的教学,对教学的重要性还不太了解,同时对自身义务也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当中通过趣味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对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提升。趣味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有趣、生动的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小学生对语文内容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和学生展开互动,从课文中间进行隔断,让学生评价一下陶罐和铁罐两个不同的态度,比较喜欢哪一个角色。学生可以将自己带入到这篇课文当中感受这两个角色的行为方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学生确认好自己喜欢的角色以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以后真的会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通过这篇课文的后半段为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可以充分投入到学习课文当中,感受全课文里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将语文内容传递给学生,也需要将语文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语文问题。对此,教师可借助学习方法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学习情况有差距的现象。这是因为部分学生的基础学习比较好,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师教学的知识,而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很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学生之间的不同展开适合学生的教学,引导学生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对课文当中中难点进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认识,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快速跟上教学的进度。

例如,在学习《拔苗助长》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先对这篇课文进行预习: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里的人他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两个问题作为预期的目标,对这篇课文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当中标出其中的生字,通过字典对生字的读音进行查找。在预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文进行积极探索。

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语文要素作为构成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重要基石,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可通过教材解读实现。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善于从教材中寻找语文要素,并巧妙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指导,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过程当中可能缺乏自信,尤其是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并不好,他们方向不够明确,常常会因为自身出现不太好的学习情况,就不主动对语文学习。针对学生出现的状况,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优缺点,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对学生进行鼓励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非常重要作用,可以让语文要素更好地落实到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提升。例如,教师要不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方式,教师要鼓励一些比较好的学生,并让其他学生向这部分学生学习,在学生之间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把握好语文要素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提升,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补充自己知识储备,对自身的各方面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进行一个更好地提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趣味的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的过程当中,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在鼓励的过程当中,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对自身完善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郭士英.把握语文要素,提升阅读能力[J].新课程,2020(35):170.

[2]刘金花.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要素的策略指导[J].课外语文,202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