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改变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浅谈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改变对策

曾真

中国人民解放军 77100 部队幼儿园

摘 要:家庭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大家非常热衷于讨论的一个话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家庭教育理念,面对当前的严峻的形式,这几年国内逐渐开始针对家庭教育展开了深入研究。家庭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国家提出人才战略的需要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近几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希望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有发展,而不是仅限于学习成绩。虽然这一做法让很多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但是客观看来,一个人的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源于这个人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言传身教;交流;陪伴;引导;信任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近几年来儿童犯罪率一直持续上涨,根据调查,未成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而且未成年犯罪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缺陷”等为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比例为最高。所以本篇论文主要是在研究中国式家庭教育以及改变策略。

(二)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可以整理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减少问题青年的出现。

2. 实践意义

在我们周围,每一个家庭都有它自己的问题,培养出来的人也性格迥异,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原生家庭的印记。据目前调查显示,每年全国的青少年犯法案例成上升的趋势,在加上中国在青少年方面出台了保护法,大部分触犯法律的青少年并未得到一定的惩处。而且发现,很多青少年之所以会犯法这和他们在家庭方面接受的教育关系匪浅,出现了逆反的心里。至少说一个家庭给孩子进行适合的教育,这样的孩子一般是不会去触犯法律的。所以我想知道,有没有一种教育模式,可以把孩子培养的很好,性格依然不一样,但是自身问题大幅减少 。我身边来来往往那么多人,调查他们后发现每家的教育理念都不一样,导致他们自身有不少问题的出现,生理的,心理的都有不同问题的呈现,所以我想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整理出可以适合我们大部分家庭教育模式。



二、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


1.个案一

X连杰,男,四岁,父母生意人,家里的独子,父母常年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与教育,所以孩子日常由其祖母抚养。祖母地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随着孩子的性子自由发展。孩子在幼儿园的班级里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一位学生,时刻都在教室乱走动,上课干扰老师和同学,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会打人和咬人,不会道歉,放学回家祖母来接其回家,在马路上不看车辆来往,蹦蹦跳跳,多次差点与车相撞,祖母不在意,孩子也不在意,只是感觉好玩,这孩子喜欢去帮老师做事,但是总是好心办坏事。孩子身上出现磕碰了或者长东西了,老师与其祖母沟通均无效,都以祖母一句:没事,过几天就好。

从孩子的日常行为来看,这孩子是缺少父母管教,缺失对规则的理解,与年龄相差甚远的祖母一同生活,祖母的放纵与溺爱,这种种做法恰好给孩子不利的成长教育环境,同时父母经常在外地,见面的机会非常少,孩子没有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对于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个人修养,行为举止在其幼儿期间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导致这样的结果作为爸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怎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着孩子,反而是让这些孩子常常与孩子的祖母一同生活,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爸妈应该多陪在孩子的身边,帮助他们成长,如果孩子发生了错误,父母就要进行指责,给出一定的惩罚,这样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2.个案二:

X滋,女,五岁,父亲为某企业高管,高校研究生毕业,母亲为师范毕业,现经营一家玉石店。因中年得女,夫妻两人都格外疼惜这个女孩,以尽可能的能力给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物质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小女孩的奶奶与其同住,与其父母一起照顾小孩的生活起居,但是孩子的父亲对老母亲的脾气一点也不好,常以指使的语气让奶奶给小女孩做事,小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小女孩慢慢开始趾高气扬起来,最开始是对家里的保姆指手画脚和谩骂,后来上升到对自己的奶奶也是这种语气。

首先就文化背景而言,孩子的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有一点很明确:高的教育不等于高素质,孩子的父母没有阻止这些现象的发生,父母如果觉得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必然会导致在孩子面前,作为长辈不能得到很好的尊重。而家长的行为举止孩子可能作为一个参考去仿照,所以说孩子在人生中的最开始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作为父母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两个家庭中都出现一个同样的问题:父母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所谓的家庭教育不过是一味的纵容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导致孩子成为现实社会中人们口中的“熊孩子”,真正意义上来说,这个社会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群熊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就比较明显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懂礼貌,守规矩。




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改变与策略


外国的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个一个实验:就是对200名儿童区分为由逆反倾向和没有倾向进行了长时间的追踪调查。最后的结论是大部分有逆反倾向的儿童在青年时期,他们都能够独立办事,有自己的主张、判别事物的能力,而只有少部分没有逆反倾向的学生在青年时期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剩下的大部分都对自己所面对的是没有自己的主张,不敢独自办事。这次的研究再次表明,逆反心理强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备优势,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拒绝一板一眼的工作,懂得创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正是我们现阶段对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所谓调皮捣蛋,不循规蹈矩的孩子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孩子。每个孩子就像一朵花,他们的花期不一样,所以对待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以片面的角度看他们,家庭教育就是给予这些孩子不同的“营养”、“水分”来等花开,所以,对于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引导:给予我们认为正确、适合他们的事物,接受并尊重他们不一样的想法,有了良好的引导,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有无限的可能。

1.父母要对于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去教育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最开始的教师,需要负起教育好孩子的职责

2.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全面发展儿童,儿童的人格健全才是他美好未来的垫脚石。

3.爸妈要多陪在孩子身边,给予相关的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4.鼓励多于质疑,孩子的思维很简单,随着阅历的增加会越来越好,当孩子比较幼稚时给予鼓励,给予支持。

5.培养健康的人格。其一是对自己有信心;其二是和善,有爱心;其三是不管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负有责任心;其四是对自己能做到善于管理,自我约束;其五是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轻易被打倒的。这几条标准,只要是具备三条或三条以上德孩子都算是人格健康,这样的孩子才能让家长省心。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具备自卑、冷淡、无责任感,那么这样的人就属于扶不起的阿斗:如果一个人生活紊乱,心理非常的脆弱那么这样的孩子是经不起社会的考验的,具备这五个特点的孩子就糟了,因此具备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夏令营的较量》

[2] 孙云晓,《孙云晓谈家庭教育》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