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初期水量消纳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初期水量消纳情况分析

郝东影

河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51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中国改善水资源不平等分配的主要战略项目,是一个跨越多个流域、省市的大规模水资源转让项目。通过在流域之间合理分配水资源,同时确保城市发展对水的需求,还可以逐步取代拥挤的农业和生态水,限制地下水的使用,利用多年的良好水资源增加北方处理的水量,以及恢复北南水资源转移中心线项目在减少我国北部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北方和南方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件分析北南水资源转移项目开始运作时的耗水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水量消纳;配套工程;水价

引言

干线工程第一期水质监测范围为干线三江-东平湖段东部,省边境监测科分别设在中央通道富云码头和非正规河流中的佳佳大坝泵站。主要供水干线(三江营地-东平湖)设有26个水质控制段,包括长江、里海、入境通道、汉庄通道、良子通道等输水河流,以及洪泽湖、南四湖和东平湖等重要湖泊。

1水量消纳情况分析

东线项目第一阶段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供水于2013年11月15日进行,水量调节年为次年11月1日至10月31日。截至2018年10月31日,东线工程向流域城市提供的水总量为154.4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46.6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6.1%;天津32.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1.1%;河北27.6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7.8%;河南有55.4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35 %。项目第一阶段流域四个省市供水点的供水总量(包括生态补给)逐年增加,四次取样分别占多年平均水量的21.9%、43.5%、52.9%和80.8%。各省市对水资源保护能力作出反应的城市的供水总体上有所增加,但各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北京和天津的供水达到或超过多年平均供水平;河南和河北的实际供水情况仍与多年来预计的平均规模相差很大。2017-2018年统计期间,河南省和河北省分别占多年均

水量的52.4%和51.4%。(见图1)

61cad0a99af99_html_d5d07f090ac51dd9.png

图1东线一期工程口门供水情况

2运行管理费用构成及测算方法

2.1成本费用构成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运行初期供水价格政策的通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初期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工程维护费、工程管理费、贷款还本付息费用、抽水电费和其他费用等。本文讨论的运行管理成本费用仅指工程现场运行、管理及维护产生的直接费用,不包括水源公司及其分公司管理费用,不包括工程折旧费及还本付息费用,不包括现有工程分摊费用。运行管理成本费用主要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其中固定成本包括泵站、河道工程的年度管理费和维修养护费,可变成本主要包括运行产生的电费、捞草费等。

2.2测算结果分析

工程管理费和维修养护费随年度调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涨幅不断增高,原因主要有:一是机组运行时间不断增长,为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日常养护的频次和费用必然越来越多;二是根据《南水北调泵站工程管理工程》,越来越多的机组达到规程规定的大修年限,维修和大修的成本必然越来越高;三是随着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所需运行、管理人员也不断增多,管理成本也越来越多。2017年和2018年的电费有所减少,这是建立在公司超前谋划,准确预判当年来水情势,优化调度方案,直接从洪泽湖调水北送,减少了三个梯级泵站的运行,尤其大幅降低电费的支出。

3水量调度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水量调度监管工作协调难度大

该项目的第一阶段主要关注天然湖泊和河流,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涉及水利部、国家南水北调服务局、流域组织、省市各级水务管理部门,并且必须与海运、环保、渔业等部门一致。

3.2施工期间建造水量监测设施的相对延迟

线路项目第一阶段的大部分入口缺乏有效的测量和监测设施,也没有有效的用水控制。例如,南湖周围有170多个供水点,其中绝大多数没有测量和监测设施。

4启示及建议

4.1配套工程建设进度是调水工程尽早发挥效益的基础因素

如果同时建造配套项目,则是北南水资源调整项目尽快取得成效的一个基本因素。水用户、供水点和水处理厂之间的全面连接确保了供水项目的有效性。一旦配套项目的施工进度没有跟上,很难获得水,也很难实现既定的目标。从北到南、从东到中的供水项目第一阶段的施工经验表明,今后的供水项目必须在规划和施工时充分考虑到干线和相关项目的施工进度,与干线工程同步完成水厂和输水线路,以利于工程整体效益的快速利用。

4.2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是确保卫生项目取得成效的保障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是确保环卫项目提高养护能力和用水效率的政治保证。水投入使用后,有关流域应进行深入研究,以评估该区域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开发和利用水平,科学评估该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计划,并实现划一的分配同时,定期推进地下水压力提取工作,加大了流域地下水压力评估力度,并交换了当地水和外排水,使外排水能够进入和使用。

4.3合理用水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线路一期工程水量调节工作的协调机制,加强有关劳动部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水量调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它确定了东线项目第一阶段供水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更明确界定了所有参与供水的单位在监测工作中的责任,确立了各自的责任,并确保了供水工作的有序开展。

4.4建立东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监控平台

建设东线工程第一阶段水量规划管理平台,接入国家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实现水务部门、流域组织等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 地方水事管理局和项目业务管理股、水质规划和监测业务、数据共享以及提高预警和处理能力。

4.5促进从建设阶段到运营阶段的工作概念转变

根据运营期间的施工管理规则和成本控制要求,需要改进系统规格,优化工作流程,促进预算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成本控制的整合、内部化和外包例如,总体预算管理主要依靠配额管理,现在需要在施工期间放弃传统的工作概念,进行彻底清点,科学改进预算配额,并确保实现预算控制目标。

4.6试点实施行业基准作业管理机制

设备状况核查的专家预防性审查。这项研究利用峰值谷的电价和直接购电政策,降低总体电价,为发电和电网销售创造条件,并及时总结推广直接购电的试点经验改进发射管的分离。分包-处理业务、辅助业务和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促进水供应和水管理的结合,探索综合管理水资源的多种渠道。

结束语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考虑年调水量增加、泵站机组日益老化、运行管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工程运行管理成本势必不断增涨。同时,调水出省水量仍远未达到规划水量,水费收入还很有限,因此需要持续控制运行管理成本。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境内运行初期成本进行测算和分析,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开发调度决策模型、直购电、开展延长机组大修周期、“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研究等具体降本措施,有利于降低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文胜.南水北调东线湍河渡槽充水试验及运行初期变形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S1):25-28.

[2]徐国涛,杨明梅,何桂莲,王昊,王淑祎.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项目偿债执行政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05):148-151.

[3]茅婷婷.江苏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初期省内水费收缴机制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3):12-13.

[4]王晓贞,王炎如.南水北调东线骨干工程水价合理标准与收费制度研究[J].水利经济,2017,33(01):18-22+26+74.

[5]王策.河北省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通水初期可受纳水量分析[J].河北水利,20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