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联内培聚合力 秸秆利用辟新路——正阳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综述

/ 2

外联内培聚合力 秸秆利用辟新路 —— 正阳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综述

杨铭伟 1 张旭 2

1. 河南省正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463600

2.河南省正阳县农业农村局463600

正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北平原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9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86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耕地面积222万亩,人均耕地3.4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传统农业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181万亩,秸秆总量约为125万吨。“三夏”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正阳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农村当前工作的重点任务,摆上突出位置,超前谋划,外联内培,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各乡镇主动与外地联络,先后组建了宁夏、内蒙、辽宁、山东、吉林、安徽及本省商丘等地的农机服务队300多个,服务人员1万多人,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装载机、搂草打捆一体机等大型农机具1万余台;内培当地秸秆收储协会1家,秸秆收储企业302家,收储点759个,实现了小麦秸秆由以“堵”为主向以“疏”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全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7%,促进了小麦秸秆的综合利用。

一、利用模式

(一)“村集体+收储企业+农户”模式

通过村集体统筹收储区域、企业收储秸秆、农户参与清运的模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村企户三方联动、互惠共赢、长效共建”发展新局面。彭桥乡与正阳县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签定协议,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组长帮助该公司组织秸秆的预购和农户清运工作,既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收储能力,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的收入。

(二)“农机服务组织+收储企业+订单”模式

引进来自宁夏、内蒙、吉林等地的打捆农机服务组织,与当地收储企业签定了收储协议,并积极与东北、西北甚至海外等地客商对接联系,签订订单。目前全县农机服务组织或秸秆收储企业与48家秸秆饲料化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

(三)“收储秸秆+饲料化+有机肥”模式

这是一种自营模式。正阳县天润农业万头湖羊养殖基地,每年可“吃掉”秸秆2000多吨。像湖羊养殖基地一样,全县利用秸秆发展牛羊养殖场32家,“吃掉”大量的秸秆,同时,又催生了多家有机肥生产厂家,利用牛、羊、猪粪便制作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绿色发展。

(四)“村集体+收储企业+发电企业”模式

正阳县注重招商引资,引进的国能生物发电企业,年可消化秸秆30万吨左右,以农作物秸秆、稻壳、玉米芯等生物质作为主要燃料进行发电。小麦收获前,发电企业积极与周边各乡镇村集体和收储企业进行接洽,引导收储企业将收储秸秆出售到发电企业。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和企业创收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当地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秸秆作为商品能源逐步走向产业化。

二、主要措施

(一)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秸秆利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制定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使秸秆利用工作的政策规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带着群众干”,全民参与,夯实秸秆综合利用基础。

(二)网络管理,织牢收储第一防线

强化县、乡镇(局委)、村三级网格化责任体系,划区分片,签订责任状,压实责任。全县共划分6个片区,6位县领导分包;全县86个局委(办)分包全县287个农业行政村;村包组、包户、包地块。同时,成立8个“三夏”生产工作督导组,深入各乡镇开展督导,督促指导各乡镇落实好“三夏”生产各项工作措施。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所包片区,进行一线指挥;县直局委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集中人员、车辆,主要领导或班子成员带队,自带灭火设备,分包行政村,全力以赴,搞好秸秆收储和利用工作。

(三)市场运作,探索秸秆收储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正阳县积极探索建立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存及运输等模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集储运管理体系,为秸秆五料化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全县8个专业协会,采取分散收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既规范了秸秆收储的经营秩序,又提升了秸秆收储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每年通过协会收集的秸秆约50万吨,占全县秸秆收集量的50%左右。今年,结合农机化作业的收获方式,正阳县探索出“1+1+1+1”农机作业新模式,即1台小麦收割机+1台搂草机+1台秸秆捡拾打捆机+1台灭茬翻土机具,此举有效解决了秸秆田间焚烧,为全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四)正向激励,创新利用奖惩机制

按照《正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正阳县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政【2021】4号)文件要求,今年全县利用950万元重点奖励饲料化利用和秸秆收储企业,同时对收储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实施主体给予新购置的综合利用农机具进行补贴。饲料化利用计划补贴小麦秸秆干贮料2万吨,补贴标准100元/吨;收储企业补贴计划448万元,计划补贴小麦秸秆收储料5.6万吨,补贴标准80元/吨;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计划补贴302万元,补贴标准为农机具总价的30%。这一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收储企业及合作社、种养大户收储秸秆、转化利用的积极性。

(五)注重结合,优化收储利用环境

一是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建立秸秆集中堆放点,成立服务队,大力清运“三边三头”的秸秆,防治水源污染,减少焚烧隐患。二是与疏解群众怨言相结合。采取划片收储方式,明确收储企业收储区域,防止收储企业因为收储区域产生矛盾。同时,村干部积极与农民谈心交流,解决群众困难,与区域内收割机手洽谈,降低收割费用,确保群众节支增收。三是与学党史办实事相结合。全县广大干部把秸秆综合利用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等重点工作结合在一起,增强服务意识,奔波在田间地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合理调度小麦收割及打捆机械,提高了机械利用效率,为群众抢收抢种赢得了时间。

三、工作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群众笑了

小麦秸秆打捆回收作业,减轻了农忙时节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秸秆还田的成本(秸秆打捆回收后,留茬高度不超过10厘米,减少了灭茬程序,每亩可减少20元灭茬费用),减少了收割费用(每亩减少收割费用5元),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打心眼里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二)壮大了集体经济,基础牢

将秸秆综合利用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按每亩2.5元的打捆离田作业费拨付到村,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统一运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打牢了基础。

(三)密切了干群关系,压力小了

干部的高质量热情服务,方便了机手和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抢收和秸秆打捆、运输的时间,干群关系亲近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同时,还大大减轻了基层乡村干部秸秆禁烧的压力。

(四)净化了人居环境,农村美了

注重绿色生态发展,坚决“堵”住秸秆焚烧这个缺口,坚持以“清”为主,组织服务队,清运村边、路边、树边和村头、地头、坟头等处的秸秆,统一堆放,杜绝水体、大气污染,为农村环境增添靓丽底色。

(五)加快了发展步伐,企业强了

培育发展了秸秆收储运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平台,解决了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全县20个乡镇(街道)新建立80个秸秆收储中心,并与外来企业联手发展,做大做强了企业收、储、运、销等功能,有效提高了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61ca91a72bbe3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