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节庆文化”活动课程实施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节庆文化”活动课程实施初探

帅晓霞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指南》中指出:“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从《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培养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是社会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爱家乡、爱祖国的这种情感,转换为具体的感受,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家乡与祖国的美好,并在幼儿园活动课程中体现出来。中国传统节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本文以幼儿园开展“节庆文化”活动课程为例,融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活动理念,通过“节庆文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相结合,并以多种活动模式开展的实践研究,丰富了幼儿园活动课程建设。

【关键词】节庆文化 五大领域 活动模式

引 言

传统节庆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蕴含了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统节庆文化正是在家庭、社会、民族的代代相传中不断延续,儿童作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就更不能丢弃和遗忘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因此诸多学者纷纷倡议应当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庆教育,保护传统节庆应当从娃娃做起。

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在《儿童游戏通论》第七章里提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和童年生活的快乐;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使幼儿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将“节庆文化”活动与游戏化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活动环境和多元化的活动模式,让“节庆文化”“活”起来,渗透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开展以节庆文化为背景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游戏多种多样,有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游乐游戏等。我们将节庆文化引入到了各类游戏中,让文化与游戏结合,以文化为幼儿认知背景,调动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即能得到体能的锻炼,又能感受传统节庆文化特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切月饼》,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锻炼幼儿能够按一定方向绕圈快速奔跑并能观察同伴的位置进行躲闪,在游戏中能集中注意力,反应灵活。我们把这个游戏纳入到了中秋节这个主题活动中,游戏开始时,幼儿围成一个圆做“月饼”,教师在中间做切饼人,一起练游戏儿歌“中秋节,月儿圆,大家一起吃月饼,我把月饼切两半”,被切的两人必须向自己的反方向绕圈跑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先到者为胜,胜者与切饼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在幼儿了解了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后,很快的就学会并掌握了游戏规则。


音乐游戏《赛龙舟》,幼儿对端午赛龙舟的活动很熟悉,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组成两个“龙舟队”播放音乐,做鼓手的幼儿随音乐敲打节奏,做舵手的幼儿随乐做划船的动作,感受赛龙舟的乐趣。

61c42b5b98520_html_293052a8f026d1ff.png

音乐游戏《赛龙舟》

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求、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过程。把传统节庆文化带入到幼儿各类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锻炼了身体又主动的感受到了传统节庆文化的特色。

二、开展生活互动式的节庆文化传统风俗社会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技能的发展

皮亚杰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如何与客观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即如何活动。”传统节日来源于生活,节日教育活动所特有的情境性、实践性、娱乐性,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接受教育。在节庆教育系列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增长了文化历史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儿童在实际参与中熟悉文化传统习俗,了解社会民俗习惯、社会礼仪及规范等。

在重阳《菊花》系列活动中,除让幼儿认识菊花外,还和幼儿一起泡菊花茶,并拓展开来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花茶呢?”有幼儿回答:“玫瑰花和茉莉花。”“那我们就一起来尝一尝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直观的观察到了花茶冲泡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干花和湿花的区别,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品完茶大家一起玩“泡茶啰”的游戏,让幼儿把在活动中认知到的经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在端午节、中秋节的活动中,教师准备灯谜、挂灯笼、布置主题墙及活动场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的节庆环境。大家一起包粽子、煮龙船饭、做月饼,穿上汉服提着灯笼游园,至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传统节庆文化,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传统节庆习俗。

三、开展参与体验式的节庆文化语言活动,培养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语言活动分为儿歌、故事、谈话这三种类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有节庆文化特色的语言活动内容。给幼儿讲述传统节庆的故事,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所蕴涵着深刻的情感;在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时为老师、父母或同伴送上祝福的话语等,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其体系萌芽于先秦时期,成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在隋唐时期已基本定型。在这期间产生了很多与传统节日活动相关的古诗词,能不能把古诗词也引入到传统节日活动中,运用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欣赏古诗,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对诗词的诵读产生兴趣,对诗词的含义有初步的理解。例如:古诗欣赏《江南》活动,教师运用演唱的形式,把古诗当成歌词,让幼儿欣赏,并配合图片,加上音乐的渲染,很快就将幼儿带入到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中,最后配上表演,让幼儿动起来,让古诗词活起来。

61c42b5b98520_html_f233fda546939fa5.jpg

古诗表演游戏《江南》

四、开展观察操作式的节庆文化特色艺术活动,使幼儿在绘画、美工、音乐活动中了解节庆文化,形成文化积淀

传统节庆文化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许多充满想象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都运用到了年画、剪纸、歌曲等艺术形式,焕发出充满幻想与创造热情的魅力光芒,可以说传统节庆文化中处处可以触摸到艺术的影子。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绘画与手工制作的技能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小班的手工制作主要以粘贴为主。在春节手工活动《福字卡》中,教师将制作贺卡的福字、挂饰等材料准备好,引导幼儿了解有关春节拜年的礼仪,并运用粘贴的方式,制作福字卡,做好后带着福字想互问候。

歌曲《氹氹转》是一首非常典经的岭南童谣。透着浓浓的岭南特色,唱起他可以勾起广东人对童谣的回忆,重视岭南童谣的传承延续和发展。

绘画活动《花好月圆》,大班幼儿的社会认知已达到了相应的水平,认识了中秋节之后,教师引导幼儿以中秋为主题,在圆形牛皮画纸上进行绘画,从材料的选择到创作主题都体现的中秋的“团圆”之意。把传统节庆文化中蕴涵的美好寓意与绘画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传统节庆文化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它有着多方面的价值,不仅能够丰富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更能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华夏民族的情感,使得幼儿艺术教育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五、开展以节庆文化为背景的发现探究式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独立观察、操作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部分,科学活动的开展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结合东莞桥头荷花节活动,在小班数学活动《荷花朵朵开》中,教师以荷花为引导,复习6以内的数的点数及数与量的对应,让幼儿点数鱼、荷花、莲叶、蜻蜓的数量,分别让幼儿在点数后说出总数,并配上对应的点卡与数字。将东莞本土节庆文化与数学认识活动相结合,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活动《月亮的变化》,以中秋节为背景,在听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后,引导幼儿去观察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变化,发放记录表,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记录,带回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61c42b5b98520_html_7356a3a142c72a85.png

科学活动《月亮的变化》观察记录表

结 语

在幼儿园“节庆文化”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儿童游戏通论》为理论基础,将游戏化的活动理念融入到我们活动课程设计中去,并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开展。通过实践我们对“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节庆文化’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展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探研,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爱祖国、爱家长的情感,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