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

王霞

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校 四川 米易 6172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实施应用题教学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式,促进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关键词: 初中 / 数学 / 应用题 / 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现在初中数学学习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和数学能力应用,不局限于做题过程。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一部分,老师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要予以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应用题审题技巧和理清解题思路,真正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要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因为没有正确者的思想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要更新观念,决策者必须首先更新。这不光是教育系统,更重要的是党政的主要领导要首先更新观念,没有他们的承认和支持,改革将寸步难行。要更新观念应从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能力观、招生制度观、考试办法等全方位进行,广泛讨论,深入细致地研究,形成一种气候。同时作为教育改革执行者的教师更要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因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创造型的老师。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应用题文字较长,数据信息较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之后就忙着去做,根本没有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很容易出错;还有一些学生根本就看不懂题意,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从初一年级就开始抓起,强化阅读训练。一是当某一个数学问题给出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作用,先让学生阅读并提出要求,要读懂每一句、每一段、每一例,理解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再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二是数学阅读中不仅动脑而且要动手。阅读中要做读书笔记,将阅读中的关键词语、重点知识、产生的疑问等可在课本上圈、划,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集中精力。三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课本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们之中隐含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涵和外延。只有读透内容,才能知其义、晓其理,才能下手解题。

三、打好基础

我国的数学教育较之于外国的优点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所必须的,是必要条件。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保证。当人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试图去解决时,必须把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的知识不足时,就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应该看到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提倡问题解决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四、创设独立思考、交流探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必须有学生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问题呈现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做一做,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当他有了想法后再往后进行。同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大家听,让其他同学进行讲评,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学生通过“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应用题教学的目的。

五、分析、归纳整理形成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

1、注重课本,打好基础。

现行的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的实际问题,如面积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率问题、航行问题、最值问题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基本实例。在教学中结合实例让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感兴趣,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编一些熟悉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编题时注意题目要简单新颖。且学生能独立完成,但要求要严格,分析、列式、求解、书写、答案等要规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乐趣,又能打好基础。

2、归纳整理。

应用题文字较长,数据信息较多,对学生阅读理解、信息筛选的能力要求较高。为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归纳整理。应用题大致分为优选问题、最值问题、等量关系问题、分配问题等。优选问题答案不唯一,可以用不等式关系来解,最值问题可以用函数来解等。学生在解题时可以根据提取的线索,有效地提取信息。对题目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顺利的解决问题。

对初中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掌握和吸收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量”的积累上以获得“质”的飞跃,促进学生全面解决数学问题及其他问题的综合能力。新课标对学生掌握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让学生忽视对这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习得审题解题技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