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研究——基于N银行的案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研究 ——基于 N 银行的案例探讨

任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 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N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过程,分析大数据内审平台对于N银行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指出其目前内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数据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衍生的大数据云计算也开始飞速发展和快速应用,人们生活的各种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金融、电信、能源等多个行业。在大数据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然而,数据的规模变得庞大,形式多样化,商业银行在数据运用和防范风险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作为发挥风险识别管控的重要部门也应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型创新,以改善审计质量。对围绕数据展开的审计来说,大数据的发展自然也会对审计产生影响,包括内部审计,大数据内部审计技术就此产生。大数据内部审计技术不仅提供了新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还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案例分析

  1. N银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

目前N银行内控管理结构为各道防线各司其职的内控管理结构: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N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效能进行评价。总行内控合规部承担内部控制建设的统筹规划与组织职责;总行审计部负责内部控制的独立性评价。N银行设立的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的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可以看出N银行审计管理体系较为完整,这对控制、监督风险,建设大数据内部审计平台具有重大意义。

(二)N银行大数据内审平台

大数据内审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其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等,其在收集处理及存储管理、数据分析及挖掘、显示及应用等不同技术层面,把大量形式杂乱无章的审计数据变为可视化的报告和图表从而进行分析,力求通过对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审计实务的流程化、智能化以及抽象化。为了实现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转型,N银行开发了大数据内审平台

(三)大数据对N银行内部审计影响

对审计方法的影响。N银行大数据内审平台是基于风险导向型审计而设立的,其推动N银行的审计方法的改变,其中在制定审计计划方面,在大数据内审平台设立前,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审计重点的确定是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经营情况、财务核算情况而展开的,但是在大数据内审平台应用后其是根据风险预警模块分析业务、财务数据识别出的风险点来制定的审计计划。在执行审计任务方面,在大数据内审平台设立前,审计部门通常是实施审计程序检查被审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整理识别并总结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大数据内审平台设立后,审计人员则是利用线监控模型对各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对预警模块所发现的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整理,总结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对审计范围的影响。在大数据内审平台设立前,出于成本效益考虑,为了提高审计效率、控制审计成本,N银行在执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抽量审计,这种方法在面临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时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即抽样较以往而言可能导致以偏概全,难以反应总体情况,会提高检查风险。N银行目前的审计方法正朝着模块化及综合化方向发展,模块化指的是将各部门的数据划分成各个模块,进行模块化管理,从而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收集信息;综合化指的是全量审计,使审计数据的收集范围可以做到全面涵盖,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有重点地选择样本,可以使得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减少以偏概全的可能性。

对审计技术的影响。一方面大数据内审平台具有强大的储存功能,可以帮助N银行内审部门查看以前的相关数据,可以更好地对本期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大数据内审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其将数据的内在结构转换为图形或图像的形式。

  1. 大数据时代背景N银行内审问题分析

非现场审计技术受到制约。受到传统审计方法的影响,许多内部审计人员在非现场审计方面的认识较为薄弱,工作方式被固化,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走出舒适圈,甚至由于非现场审计技术涉及到许多信息技术知识,导致其往往存在逃避的情绪。在执行非现场审计工作时态度不积极,带来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导致数据收集不完整并且进度慢。同时,N银行目前在关于非现场审计的内部管理办法和操作指南的制定上还不够科学及合理,这会导致在进行非现场审计的过程中,对审计工作的范围界定、方法使用以及责任划分等方面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入,会阻碍审计工作的进度,降低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效率。

数据分析精确性不高。数据的来源会影响数据的相关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进而影响到数据分析结果的有效性。N银行的大数据内审平台缺乏对数据来源的检查,这会降低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审计质量。而且虽然N银行已经开始使用大数据内审平台开展审计工作,但是其中内审分析平台的系统功能还存在不足,缺乏先进的审计分析软件,不能充分利用所获取的数据信息。

人员素质跟不上转型需求。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转型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从大量数据中发现线索的能力,这对审计人员的敏感性要求度高。此外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时,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统一分析处理的能力,这对审计人员更是一个高要求。而从N银行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背景来看,其拥有的既懂业务又懂大数据、云计算知识的审计人员较少,大多数人员具有单一的专业技能,所以缺乏综合素质能力,这不但会影响审计质量,还会影响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N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优化建议

完善非现场审计。首先要转变内部审计人员对非现场审计的态度。应当在全行范围内加强对非现场审计相关理念、技术方法的宣传。通过宣传可以弥补审计人员在面对非现场审计时的认识空白,减少审计人员对其逃避行为的发生,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非现场审计的先进性和重要性,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非现场审计是一种在尽可能低成本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还可以建立科学完善的非现场审计内部管理办法和操作指南,将非现场审计工作中的审计范围、方法以及责任等通过文本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有章可依,使整个审计工作过程更加规范化。

保障数据安全可靠。在日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就非常的重要。N银行可以选用资质过硬的云端存储系统,甚至可以和云存储公司联合开发符合本银行业务数据特点的专门数据接口,降低数据被不法分子盗取的可能性,还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安全。

建立审计人员专业培训和交流机制。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需要复合型内审人员,其不仅应该具有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业务,了解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首先可以在招聘审计人员的过程中,重点招聘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员。其次,要经常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大数据下银行内部审计转型需求。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所有层级不同职能的审计人员进行同样的培训,培训应该具有针对性、专门化,要适应不同审计人员的需求,这样的培训才是有效果的。最后,商业银行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开会交流,分享在内审工作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人员之间信息共享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进行互相的促进提高,推动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荣.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内部审计应对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5).

[2]崔迪等.面向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嵌套增量模型[J].计算机科学,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