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技术模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2
/ 2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技术模型研究

王建华

甘肃盐锅峡发电有限公司 甘肃临夏 731600

摘要: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管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有了新的要求,住建部为进一步规范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管理行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对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基于质量管理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核心内容的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对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开展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评先、诚信评价和项目创优等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技术模型

引言

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政府在国家层面都给予了电力工程产业大力支持,并在实际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工程实例来看,过去的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施工方案资金需求较大,工作效率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在一定程度给电力工程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为国家电力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好基础保障。电力建设中的项目管理需要综合企业各方面的内容,根据工期要求做好内部规划。合理控制工程进度,推动我国现阶段电力建设的稳步发展。结合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入手,不断创新和改革,工作中抓住重点,不断提升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建设水平。

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施工现场管理不严。从现阶段的生产运作情况来看,管理者监督不到位,从日常管理的设备、标识等都未严格管控。在施工中工具领用、管理不当等问题时有发生。事实证明,管理者对于安全管控的意识不足,会使得工程无法按照预期计划推进,还会威胁到工程质量安全。②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在电力工程建设环节,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管体系,现场监管缺乏执行标准,因此整体水平一直无法提升。发生问题无法追查相关责任人,监管力度缺失,未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技术模型研究

2.1评价构建主体的区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包括社会服务主体、政府监管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其中,社会服务主体包括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政府监督管理主体为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主体具体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其中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是基础,因此,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对象应以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为主。又根据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其评价对象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4个主体组成。

2.2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关

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调整,机械化及其辅助施工的合理应用,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科学控制成本。特别是现场操作工具的使用,必须严格参照设计标准,确保工程投入使用后强度达到相应的标准。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形成标准化的参考依据。要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管控,正式施工前需要严格考核,同时提高他们对质量管控的认识。实施阶段还要对现场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特种行业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从源头上切断隐患。岗位人员要明确划分,落实到个人。发现问题有据可查,有法可依。问题发生时要及时找出诱发因素,彻底整改,优化施工作业环境,提升现有资质技术。特别是对于高精尖技术工种,不可有半点懈怠,只有基础打得牢固,才能提升电力建设的质量。

2.3加强现场管理,规范现场操作行为

加强现场管理是保证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核心。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操作行为和规范合理的操作。团队管理是现场管理的基础,也是现场管理的质量的基础。因此,在经营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团队管理,我国安全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现场员工操作行为不规范,责任心不强。随着施工的进展,一些当地工人对法规要求的操作视而不见,承担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件不容易被观察到,不仅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和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人身安全,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破坏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现场管理来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家庭、对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评价主体的划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包括责任主体、政府监管管理主体和社会服务主体。其中,责任主体具体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政府监管管理主体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社会服务主体包括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是基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对象应以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为主。根据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其评价对象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4个主体组成。

2.5构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

在明确技术模型的现状和评价主体后,基于系统思维,可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划分为管理机构与人员标准化、质量管理行为标准化、事实质量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方法措施标准化几个部分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管理机构与人员标准化是指4个评价主体单位在电力工程项目层面的企业资质、人员配备、管理机构的设立、人员持证等的标准化;质量管理行为标准化是指4个评价主体单位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行为上的标准化,如质量目标、合同质量、验收评定等方面的明确和落实;质量管理方法措施标准化是指4个评价主体单位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岗位责任制、体系认证、新技术应用等管理方式、方法与手段;实体质量标准化是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最终应达到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工程实体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运行质量等要求。

2.6优化管理技术,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

管理水平的提升,重点在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根据企业需求,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第一,要从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提升人才的准入门槛,尽量避免管理不当诱发的安全事故。第二,现有管理人员要定期召开技术培训会,聘请业界专业人士来厂现场指导。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施工技术,不断提升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第三,要加强制度管控,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监管效率。还要及时检查每个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可以通过技术考核的形式对他们展开专业的技术评估工作。确保每个部门的管理者都有足够的领导才能,表现优异者要及时嘉奖,肯定他们在工作中的付出。

结语

综合当前国内对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政策要求以及现阶段质量管理标准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构建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技术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电力工程的评价主体、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进行有层次的划分,通过专家打分法的方式能够提高指标权重的客观性,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汇总和等级评定能够有效的减少计算量,提高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向喻.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精细化管理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6):68,67.

[2]叶蔡昊.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A].2020:89-91.

[3]隋一雷,方幸平,赵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精细化管理策略[J].城市住宅,2020(6):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