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1
/ 2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叶理娟

遂溪县遂城镇白水初级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300

摘要:高效课堂是初中物理教师追求的课堂模式。然而,高效课堂的表现形式各异,并没有明确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以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为指导,结合学生在课堂的实际情况,探索高效课堂的建设路径。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对新课改基本要求的认识,理解高效课堂的意义和外延性,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外延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日清日结,当堂内化”,所传授的知识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促成学生知识内化;二是“行为知始,知为行成”,即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在探究体验中获得思维水平的提升;三是“合作互助,迁移应用”,即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使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际意义

初中阶段学生从初二开始第一次接触物理学习,对于物理学科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都没有充足的认知,对于物理内容也没有足够的好奇与探索心理,因此,教师的引导方式与教学策略显得格外重要。

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知识内容以及解题技巧的讲解,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操作实践、知识应用等关注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死板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单纯模仿解题方式,缺少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开放,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思维与自我探究意识,从被动学习变为自发进取,在探索与实践中树立做课堂主人翁的意识。由于高效课堂是在新型素质教育理念下构建的,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从思想情感到学习方法都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有利于扎实推进核心素养教学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开展情境创设,以培育物理学习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从最初学生认为该学科较为新奇、实验演示非常有趣,到随着知识难度提高,学生参与感低,部分学生开始形成厌学心理。促使中学生生成物理核心素养,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为其构建高效课堂,可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构建真实情境,促进兴趣激发,使学生逐渐形成物理观念。例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可以“神奇的魔术”作为激趣导学———教师先在透明的塑料袋中滴入少许酒精,将其内部空气排出,并用线绳将口扎紧。当将其按入热水一会后,将袋子取出,并让大家观察袋子的变化,以“老师既可以将酒精变没,还可以将它们再变回来,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认识汽化与液化,产生探究兴趣,拥有物理观念。

2.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的科学物理思维得以发展

初中物理中大多数知识都是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生活元素,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思维,为其之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学“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书本中的内容,而是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到的经验,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展开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虽然其中得出的部分结论是错误的,但却能够加深学生对正确结论的印象,当学生之后再遇到该类问题的时候,头脑中会马上浮现出当时讨论的场景,然后迅速回忆起正确的答案。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了物理的严谨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物理思维,使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者与主动者,是知识的获得者与拥有者,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主要研究与备课对象,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情感、出现的问题困境以及应当提升的能力方向进行课堂设计,在关注、尊重、呵护学生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更加自由的学习平台,充分拉近师生间距离,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建立自信、提升素养,有效把握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对知识内容与考点的单一目标教学变为以提升学生知识边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为目标的多层面教学,让学生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基础上了解与感受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感受古人小孔成像实验中展现出的智慧与科研态度,建立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从传统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变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放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设问、自己猜想、主动验证,实现对光线物理模型的了解,并在头脑中形成光直线传播的相关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心态特点、能力程度、兴趣方向等因素设计差异化教学,让学生从解释教师提出的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到自己发现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案例以及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不但可以根据文本向学生介绍实验,还可以在课前录制进行实验的视频,并在进行教学时播放实验视频.以此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实验,不但能使学生了解实验所需的设备、手法和注意事项,还能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更能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率,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动能和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小球运动实验”的过程,并提问学生:“能否根据小球运动实验分析出动能和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并表示相信学生。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小球运动实验的视频,并让学生将视频中的实验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在播放视频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动能和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进行验证的?”,并引导学生根据记录内容回答。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球运动实验所需的设备是什么?实验步骤是什么?实验重点是什么? 如何能够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并引导学生在回忆实验视频后回答。教师这样进行实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细节和关键,又能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率,从而能够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及本质内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探究。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中,加强生生间交流和互助,让学生在实验、观察、推导、分析中解决问题,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感受科学研究的价值。从而,让他们形成物理思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观念。


参考文献:

[1]赵军.浅析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建构[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1):6-7.

[2]刘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247-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