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感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1
/ 2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感思维的培养

张俐

恩施市实验小学 湖北省恩施州 445000

摘要:创新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国之发展之根本。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各项素质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个人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有助于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点。因此,语文教学应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尊重学生“标新立异、敢于突破”的精神,是实现培养学生灵感思维的前提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灵感思维;培养;策略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作为主要施教者,应深刻地意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最佳的教学时机,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尊重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小学生有着成年人无法比拟的活跃思维,他们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这也是他们敢于突破的原因,小学生这一特点也曾多次在教学实践中证实[1]。比如,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成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小学生眼中,他们更喜欢探索引发问题的真实原因,因而可以罗列出许多种假设,这一特点对灵感的激发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足够的尊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够在其探究过程中培养其灵感思维。有教育学家曾说过:“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的存在,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说,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勤观察,在发现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正是因为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勇于提出质疑,才有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类似问题,使其在自主探究中发散自身灵感思维[2]。比如,在学习《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时,事实上,该篇课文选取于一段民间故事,这段故事非常感人,讲述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拯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之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海力布在就小白蛇时知不知道它是龙王的女儿呢?”也有学生说:“难道就没有其他方法告诉百姓灾难会来临吗?这样他就不用变成石头了。”还有学生说:“他是不是认为龙王在和他开玩笑,觉得就算说出来也不会真的变成石头呢?”同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瞬间打开了灵感思维的大门,提出了各种新奇古怪的想法,甚至还有的学生针对提出来的观点,续说故事的延伸。由此可见,所谓灵感思维是在一次次的探究和思考中锻炼而来,因此,不要限制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还要将这项思维发散到极致,让他们的灵感思维在自主探究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创设有利于灵感思维发散的教学情境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良好的教学环境起着关键性作用。沉闷枯燥的学习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大脑也因此陷入低速运转状态,想要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犹如天方夜谭。相反,欢快活跃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活学生脑细胞,其思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时刻保持高度运转状态,学习效率自然提升。根据相关研究证明,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容易让学生陷入到自主思考和探索之中,在此过程中,其各项思维均能得到挥发。同时轻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助于师生情感的增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发散自身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情感激发程度与思维活跃指数成正比关系。基于此,语文教师作为主要施教者,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的营造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采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够充分激发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各项思维在课堂中充分活跃起来,以此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3]。比如,在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语言讲述,会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单调乏味,学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其思维一定会陷于缓慢、呆滞的状态中,不利于其灵感思维的拓展。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思维运转能力,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教学情境,让其更好的感同身受。首先为学生播放桂花纷纷落下来的场景视频,让学生切身的体会桂花落在身上、头上的感受,之后鼓励与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想想自己犹如沐浴在花香四溢的桂花雨之中,并用词语表达出自己的喜悦心情以及心中的感想,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要求学生利用自身现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将空白内容进行充实与拓展,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而且还能使其灵感思维得到拓展。

三、专项训练

培养灵感思维的关键点在于跳出传统束缚,从观察视野扩展往往可获得取之不尽的灵感思维。如果说观察是激发灵感思维的前提基础,那么创作就是将灵感思维推向顶峰,通过专项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诗文阅读是培养学生灵感思维的重要法宝,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意境从不同角度和视野进行观察与思考,以此激发其创造思维[4]。比如,在学习古诗《山居秋暝》时,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创,他是开创水墨山水画派的代表,诗篇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先让学生熟读诗文,结合诗文解析,体会王维诗歌“始终有画”的特点,细细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找出诗中包含的景物和人物,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将目光投向这些物象中,体现诗人怎样的心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构图能力。境是情境交融,是通向意蕴的必经之路,相较于简单的景致,境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从而更加引人深思沉醉,通过引导学生深度解读诗文,让学生深切的感受作者笔下的清泉流水,体会作者悠闲空阔的心境,使其思维得到深度拓展。在此基础上,引入作者的生世经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归隐的决心以及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态。最后,设置关键词,要求学生结合诗人的意境,进行自主创作。如,绿化带;校园:“我们走在葱葱郁郁的绿化带,徜徉在叶落花开的美丽校园”这样一来,不但学生的灵感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着重要价值和作用,其中灵感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其学习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其进行灵感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桂阳.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65-66.

[2]黄洁.试论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文学少年,2019,(21):1-1.

[3]王忠浪.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小品文选刊:下,2019,(7):1-1.

[4]何梅.活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