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受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影响,期待教师将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运用到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参与其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校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测量学课程为例,设计并完善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课前课后利用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借助微课教学平台和各种智能化移动终端,打破教学时空束缚,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这样既提高了微课资源价值和利用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借助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育平台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针对学生个体开展精准因材施教和辅导,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视角;翻转课堂教学;测量学;教学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针对目前测量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确定了以"微课教学"为手段,以"翻转课堂"为目标的教学法。项目实施时,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测量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践表明,此项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都得到了提高。

1存在的问题

测量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方面的知识:1)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仪器使用技能;2)工程施工中的测量工作。测量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的实践性课程,除需传授测量的理论知识,还应特别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测量学还需对测量数平差处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最小二乘、矩阵论、数值计算等数学工具,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课程很深奥,很难学。而课程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弄懂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将其所学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并能应用于实践中。所谓的微课教学模式,就是授课老师可以运用课堂教学视频,把部分跟教学相关的测试以及设计等辅助内容,在课堂内以及课堂外以一些知识点或者技术能力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最大的特征则是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其有非常强的针对性,目的非常明确,同时可以在短期内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还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和理解所学的有关课堂内容。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最大的特征则是用图片或者视频为载体,将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内容作为核心内容,运用媒体演示以及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形式,从而开展信息化教学,微课还能将课堂的重难点提炼出来,这样能够不断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相较于原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更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方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控制学习进度,大部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不能照顾到个性学生,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课程中较抽象的知识点及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不能完全学懂。实践时学生无从下手,普遍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

2测量学课程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1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工科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坐标测量、工程放样;通过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微课思维。通过经典案例、动画、视频、PPT生动鲜明、深入浅出地展现测绘科学技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互动学习、自主设计、虚拟实验、外业实验和实习,掌握测绘科学技术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技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同时,增加了育德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导入课程思政要点,注重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爱国奋斗热情。

2.2课程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模式设计成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强化3环节。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优势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深化知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阶段

微课堂是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完成新课改教学。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在不断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微课堂的生产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该得到彰显。教师只有让学生参与微课堂制作,才能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在解决知识点时,应适当插入学生的反思,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提问和交流,从而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微课教学的真实性和刺激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点形成初步认识。教师可利用平台发布课前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同时,可在已建立的课程QQ群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一些新概念。通过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初步了解了学生自学的基本情况,为课堂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讲解做好准备,学生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课中实施阶段

教师在我校可视化平台上统计课前测试结果,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该阶段总结课前已自学过的知识,深度讲解课程重点和难点,并组织一些讨论。以测量学导线测量及数据处理学习为例,教师布置导线测量实验任务,学生完成外业选点、外业观测,内业计算。翻转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已知点条件下导线网构成及需观测的数据,并讨论不同观测条件下数据处理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需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指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课后强化阶段

针对课上知识点,教师设计类型多样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将习题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教师选择时间开展微课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并解答学生疑问。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情景,讲解一些应用案例,并让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在此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测量学虚拟仿真实验、测绘技能竞赛、新型测量学手段展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测量学技能。

3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教学利用平时考勤、作业、期末考试等形式考核教学效果,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效果评价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学习平台的课前测试结果、课后测试结果、学生与教师互动、实验课的实验效果和思考、期末成绩等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评价。

结束语

利用微课技术,结合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我校可视化教学平台开展了测量学课程微课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平台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QQ群作为虚拟教室进行消息通知和课后讨论。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交流,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测量学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改变了传统教师填鸭式教学和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背景下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测量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常树全.基于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210-211.

[2]杨建强.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16-217.

[3]谭学杰,田燕,邢殿香,等.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201-202.

[4]周家香,戴水财.地下工程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矿山测量,2014,42(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