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给排水课程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课程思政融入给排水课程的研究

张军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在倡导“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具有重要教学作用的专业课程教师,应与思政课程教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多元化教育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思政理论;教育目标

在高校课程建设中,“以德治国” 是思政理论课的教育目标,也是各学科都要把握的教育原则。促进思政理论课与 专业课的有效结合,增强以“ 课程思政”为基础的教学和教育效果。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加强对课程思政融入给排水的分析和研究

给排水专业为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科学交叉形成的工科专业,知识体系关注的是水的人工循环。此专业应用和实践的场景主要是建筑给排水、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通过各种人工构造的水工程将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与水的自然循环连接起来。当前,全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改革已形成了一系列专业思政课程体系的特殊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协调,在全国的大学里当前的教学系统已经形成了二维整合,形成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些课程的成果已应用于一线教学环节。

2给排水课程中构建“课程思想体系”的重要性

振兴民族和社会进步取决于教育,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人类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当代大学生最终将成为祖国发展的支柱。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课程思政”是寻找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切入点,进-一步 提高教育功能。因此,“课程思维” 对完善专业课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1新时代对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建设教育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首位,必须加快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树人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且还要求教师指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政课” 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知识转移重点,通过道德和智力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2.2充分发挥高校道德树立领导力

实施“课程思维”的主要场地是大学,高校应承担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在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教师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有效地建立“课程思想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的综合教育,而且可以优化专业课程的建设,促进教学、课程和学科的协调。

2.3有 效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专业课程教师是大学生教育的主力军。他们与学生的联系最频繁,在给排水专业课程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想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丰富课堂内容,探索思想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4优化给排水课程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说大学的所有课程都必须发挥 思政教育的作用。“课程思政”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促进了专业课程的优化和转化。

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指导学生掌握和学习专业知识,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发展。此外,专业课程不断提高理论深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和观点指导教学,并将其纳入课程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育效果。思政理论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课程的整体建设,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专业课探讨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根本要点是要求大学课程突出思想指导和价值指导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专业课程具有多维教育功能。作为一名教师,主要负责传授专业技能的任务,从传统的讲座和单一的讲座转变为多元化的教育渠道,以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进人学生的大脑。因此,专业课程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正常使用的教学工具、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可以补充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反映道德教育的丰富内容,突出思政理论教育性的重要性。在教师方面,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互动可以促进双方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效提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并为实现多元化教学提供帮助。大学的教育功能。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将思政理论纳人各学科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生培训计划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整合方法对培养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

4.1 课堂效果

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观察前后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即他们是否充满活力,是否不迟到不早退,是否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通常绩效评估范围内,包括学生课堂教学示范和课后案例分析。不仅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给排水工程,而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事方的行为进行评估和判断,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德育的目标和“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

4.2 课后效果

主题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填写由团队设计的问卷,其中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评估(包括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4.3测试结果

在期末考试中,除了要求学生进行法律分析的案例分析 问题外,还增加了一个附加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诚信”“公 :平”“平等”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作出判断。在试卷分析中,通过问卷调查、案例访谈等社会学方法和统计分析,对.本学期和上一学期的成绩以及学生的状况和个人经历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总结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5思政内容纳入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

5.1 做好“思政课”的顶层设计与协调

在建设过程中,高校要确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多方面的发展,把思政内容纳入学校,同时建立思政教育体系。首先,学校要重视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同时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思政教师队伍,把思政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增强教师备课能力,并定期开发教师的思政内容。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了解专业知识,并对思政内容有更深人的了解。教师还应加强思政内容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纳入一些教育内容,以改善对学生工作的教育。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平台,积极收集相关知识和内容,并允许教师团队 在平台上分享一些思政教学经验,从而建设- - 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发展。

5.2 强化“课程思政”融入给排水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首先,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同时对当前社会市场变化有一定基本了解,然后将学校自身的特点与电子学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结合点,建设思政专业内容。学校要注意各个方面的融合,应整合企业、学校和.社会的三大要素。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改革的趋势,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工程施工类课程,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指导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教育,而这部分内容正好是高校教师的短板,因为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施工单位的经验,是从高校一高校的学生一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

6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更加重视教育产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下,将思政课的内容整合到专业课中是大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虽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多重影响而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都应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以确保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课程的深入融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指导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的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亚南,王晓策,张月.“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 教学改革的研究述评与发展趋势[J ].教育现代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