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讨

施滨滨

浙江省东阳市白云甘井小学 322100

【摘要】语文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教师也能够通过提问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问题设计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问题设计工作,通过提问环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有效性

【正文】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的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问题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要在课前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上的相关问题,根据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设计,并通过问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近学生和教师、学生和语文之间的距离,提问环节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一定要在课程中多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提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多

尽管问题设计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不能在课程中设置过多的问题,这样会显得问题非常的琐碎,容易让学生对提问环节产生反感。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不注重问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问题之间缺乏关联,学生很难进行连续的思考和学习,问题过于多而杂还会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教师很难真正带领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从而使得提问环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2教师设计的问题很空

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展开,但是很多教师在问题设计环节设计了很多无用的问题,难以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相关能力。如果问题过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将难以提升,问题也很难发挥其引导作用,学生无法找到课程内容的真正切入点。

1.3教师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导致问题过难或者过易。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不高,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不能太过复杂,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当然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各项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提问环节的作用无法展现。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

2.1注意问题的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让提问环节变得更有层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课程的中心内容靠近。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其提出的问题和理由,提问环节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在课前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认真考虑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进行层层递进,注意问题提出的最佳时机,教师还要控制好问题的多少和提问的频率,问题的数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既能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不会引起学生对于提问环节的反感,让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思考、深入思考,跟随教师的思路最终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海上日出》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谈一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抛出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的内容,并利用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循序渐进提问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条理会更加清晰,对文章内容的层次也会更加明确,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2.2分层次进行问题的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水平都不同,教师在涉及问题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并且针对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学生层次对问题难易程度的影响,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较难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要设计比较简单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问题没有深度和内涵。这样分层次进行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提问环节都能够感受到回答出问题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白鹭》教学时,教师可以让优等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中心内容,而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要多设计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后进生靠近中心内容。不同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问答环节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成功回答问题的喜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

2.3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些问题可以很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有唯一的答案,教师要巧妙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片,让学生自行想象圆明园之前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把想象中金碧辉煌的圆明园和照片中的断壁残垣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愤慨之情,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认真和努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对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都是有限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问题的设计,同时还要重视因材施教和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在问题设计环节一定要避免问题过难或者过易,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过多,问题之间都要有关联性,教师一定要明确问题设计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一定要让提问环节发挥出其最大的效果,不断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雷建敏, 孙雪梅, 朱礼昌,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4):178.

  2. 傅琼如.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J]. 成长, 2020(7):2.

  3. 张琼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 南北桥, 2019(5):1.

  4. 姚慧.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