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肌纤维瘤15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9
/ 1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肌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20年诊断的15例成人肌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54岁和57岁(范围22~74岁)。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9例),少数病例位于头颈部(3例)和躯干(2例),1例位于颈椎椎管内。14例为孤立性,1例为多发性。术前病程从2个月余至10年不等。发生于皮下的孤立性病变在临床上多表现为1~2 cm的无痛性结节,1例多发性病变和1例椎管内病变伴有间歇性疼痛。镜下观察肿瘤境界清楚,所有病例均显示双相性生长结构,由分化较好的淡嗜伊红色肌样结节和分化原始的深染区域组成。肌样结节中的细胞成分相对稀疏,主要由胖梭形肌样细胞组成,基质嗜伊红染,或呈淡蓝色黏液软骨样,可伴有玻璃样变;深染性区域由相对密集、核深染的短梭形细胞至卵圆形细胞组成,常显示血管外皮瘤样排列结构,核分裂活性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两种成分程度不等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抗原和钙调蛋白,不表达结蛋白和β-连环蛋白。结论成人肌纤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躯体真皮和皮下,特别是下肢,生物学行为上呈良性,切除后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