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模式

宁贯伟

身份证号码: 41042119801102 ****


摘要:每一项工程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工程建设是否安全将会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以及进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多以地下作业为主,势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土质、排水管道或房屋过于密集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周边环境的安全。应进行精准管控,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尽可能避免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1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制定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时,必须考量整个工程潜在的风险以及隐患。借助科学分析以及各类侦查方式,进一步审核得出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相应的工程可以基于报告数据,进一步调整其安全管理目标,结合相关的风险数据制定的管理策略才更切合实际。充分发挥风险控制水平,才能够降低工程风险,提升工程质量。

2 安全管理问题

2.1 缺少完善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

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轨道工程,在建设环节中没有健全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的加持,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安全管理对策无法发挥其实际效用。工程的施工区域被列为风险较高的施工区域,在该区域内的相应施工环节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风险时没有得到相应的预警。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各指标值,但加强控制各指标的同时会、增加成本投入。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相关的施工指标会有程度性差异。

基于此情况,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方式在选择上应考虑其施工地点、地质条件,以此划分风险等级,把控整体的风险,协调其经济、施工进度和质量。其目的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应不断结合以及更新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确保顺利开展轨道交通建设工程。

2.2 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基于轨道交通建设情况,进一步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在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实际施工中,建设企业没有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即存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问题,这也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无法充分发挥的一大原因。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此外,应用的安全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化,无法保障其管理效果。

2.3 第三方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建设企业在用人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资质管理,其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咨询专业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资质,相应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评估工作无法顺利展开。科研单位未完成相对应的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单位并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严重安全风险评估效果。此外,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要素之一就是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即安全风险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不突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效果没有充分体现,严重的综合素质过低问题还可能对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2.4 没有将信息化落实到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会进一步融入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构建安全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其安全管理效果。实践中,没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操持,导致信息化技术没有落实到位,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监管,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再加上经常出现大数据技术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整体的安全管理效果。

3 安全管理措施

3.1 充分做好安全监理工作

建设企业应分派监理人员到达施工现场,进一步结合相关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落实其安全监理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效果。只有得到合理规划的监理内容规范制度以及流程,并将其落实到监理工作环节中,才能使监理人员在明确其安全监理要点方法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提升整体的建立工作效果。

在专项施工环节中,应审核其安全及技术管理方案,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满足审核标准的技术资料才可以应用到工程中。严格检查并加强区安全管理技术以及措施,针对性列出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科学划分安全隐患,基于实际工程情况评估安全风险等级,构建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科学管控安全事故,搭建良好的轨道工程建设施工环境。在轨道工程施工环节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效果,必须逐个排除安全隐患,保障隧道工程施工质量。

在预警管理环节中,可以借助分层预警方式,将预警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预警等级,如红色、橙色以及黄色。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搭建安全应急管理团队,发生安全风险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援救,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项目部成立后,应及时建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现场应急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副经理、安全员及施工负责人组成。

3.2 合理应用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尤其是勘察工作。勘察工作的目的就是更全面掌握工程地点的地质情况,保障整体的工程设计效果。

具体了解工程地点的地质情况,基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针对性设计符合预期的工程施工措施。例如,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需要掌握的情况包括瓦斯、地层结构以及地下水等,应尽可能减少自然因素影响工程安全的情况。合理应用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做好相应的勘察工作,规避自然因素导致的施工风险。

3.3 严格管控重大风险源

施工人员需要详细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某些具有较大操作难度的施工环节,必须借助精准化的管理方式严格控制重大风险源。还需要展开施工方案审核,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详细、反复审核施工方案,确保施工企业能够有效进行安全管理。

具体的审核内容包含轨道工程资料库中需求的信息资料,还需要将信息资料、数据结果汇报给工程师。在工程师审核完毕后,才可以实施施工方案。

目前,建筑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BIM技术完成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的电子化效果。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种技术方式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更有利于管控重大风险源。为了能够制定更符合施工现场情况的施工方案,分析风险源,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分析和提取有效的信息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盾构机明确其监测点的位置,提升重大风险的控制效果。

3.4 借助动态安全管理方式

建设企业在开展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前期,需要基于安全管理效果进一步确定其安全管理实质,以此达到增强安全隐患管理工作目的。具体的安全隐患管理涵盖安全隐患排查以及相应的整改等内容。人为因素和物资因素都可列为安全隐患,为了保障长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应当考虑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一系列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通过安全隐患评估得到相应的评估结果,再进一步判断其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设置相应的预防对策。

在整个安全评估工作全过程中,首要的是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还可以借助第三方监管方式以及施工监测方式,进一步做好安全评估工作。应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此顺利展开轨道交通工程。

4 结语

本文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分析,进一步提醒广东省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轨道工程的所有参与人员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引导相关的建设企业及时调整以及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保证城市居民得以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 王晓龙.基于BT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8.

[2] 周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9):42-43.

[3] 刘惠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市政技术,2019,37(5):141-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