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预制内隔墙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3

砼预制内隔墙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探索

彭云

五矿地产湖南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大力倡导和支持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砼预制内隔墙替代传统的砌筑施工方法,在装配式建筑建筑中得到应用较少,砼预制内隔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本文针对砼预制内隔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字:砼预制内隔墙 拼缝开裂 质量控制




目 录

1、引言

2、预制内隔墙应用现状分析

3、砼预制内隔墙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预防及处理措施探索

5、结论和建议







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预制内隔墙替代了传统砌体施工方法,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预制内隔墙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对这此问题与不足进行预防及处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作业人员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工程质量。

1、预制内隔墙应用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实现绿色节能、低碳减排的目的,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符合建筑行业产业化、标准化的需求,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行。

砼预制内隔墙在工厂预制、流水线生产,生产过程中将内隔墙内的水电管线预埋到位,避免装修过程中内隔墙的二次开槽,同时采用砼预制内隔墙以后,能够实现内墙免抹灰,减少抹灰砂浆的使用、避免内墙抹灰空鼓隐患。

在装配式建筑中采用砼预制内隔墙,容易符合《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装配式评分体系“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内隔墙非砌筑”评价要求。

砼预制内隔墙替代传统砌体,通过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现免抹灰,减少了砌体与抹灰施工过程中的湿作业,减少质量隐患、提高工程质量,提升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形象。墙体实现免抹灰后,减少了抹灰砂浆的使用,减少材料的投入,节约资源,符合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

砼预制内隔墙在工厂预制、再运输至现场安装,增加构件运输、吊装等工序,且砼预制内隔墙规格尺寸标准化程度低,模具通用性差,增加了预制内隔墙的综合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砌体施工,砼预制内隔墙目前无成本优势,砼预制内隔墙替代传统砌体,还需要提高规格尺寸的标准化程度、提升施工工艺、降低成本。

2、砼预制内隔墙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设计深度不够

砼预制内隔墙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同步安装到位,要求内隔墙内的水电管线在构件生产过程中,结合精装修方案进行预埋,因此对预制内隔墙的深化设计的设计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传统的设计模式,主体结构设计与精装修设计不是同一家单位,主体结构设计时会忽视精装修的需求,精装修设计开始时间较晚,通常先在标准层内施工精装修样板,精装修样板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较多的设计变更,再在精装修样板的基础上确定精装修方案,精装修设计滞后于建筑与结构施工。

在装配式建筑中,精装修设计必须与主体设计同步,并且充分考虑相互影响,砼预制构件内的水电管线、燃气管线与热水器等预留预埋,都必须在设计阶段考虑到位。在后期精装修施工过程中,就算是线盒位置的变更,都将需要在砼内隔墙上重新开槽返工,造成大量的返工。

2.2、预制内隔墙损坏后更换困难

根据当前市场行情,预制构件生产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构件的存储费用,构件经养护达设计强度75%后,即发货至施工现场,构件生产单位的构件无库存,而施工现场往往受场地条件限制以及为了节省成本,设置的堆放场地较小,只能够满足堆放一层构件的要求。

在吊装过程中,当发现预制内隔墙开裂、变形等质量缺陷,根据规范要求不能使用,但施工现场无库存、并且构件生产单位也无库存,需要构件生产单位重新组织生产,延误的工期约为3天(从生产到养护到设计强度75%),对工期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为减少对工期的影响,往往不愿意进行构件更换,管理难度较大。

2.3、预制内隔墙局部垂直度、平整度偏差较大

砼预制内隔墙的墙面平整度偏差小、表面较光滑,为节约成本,通常与铝模配套使用,以达到内墙免抹灰的目的。因施工工艺、施工误差、材料等原因,造成预制内隔墙与相连接的结构梁存在垂直度偏差、预制内隔墙与相连接的剪力墙存在平整度偏差,在装修过程中,需要对垂平不合格部位进行打磨或抹灰处理,将造成成本增加、降低装配式优势,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结合项目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对预制内隔墙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原因进行精略分析:

①预制内隔墙原材料压槽部位不平整,铝膜合模时无法进行合拢强行合拢导致墙面会存在一定倾斜或者不密实现象(震动棒在振捣时振捣时间过长存在倾斜现象);

②施工现场存在超过3米宽的预制内隔墙,在生产或运输时存在一定翘板现象,从而出现一侧合格,一侧不合格现象;

③预制内隔墙吊装与剪力墙模板安装通常是不同班组施工,不同班组进行分线时存在叠合放线误差,易导致预制内隔墙和剪力墙的定位控制线出现偏差;

④为防止剪力墙与预制内隔墙接缝位置开裂,施工大部分采用接缝位置压槽(主体完成后再将压槽部位挂网抹灰)的方法进行预防,为防止压槽部位漏浆,铝膜压槽板与预制内隔墙设计无缝隙,且采用硬性链接,铝模安装误差以及预制内隔墙的吊装误差,都将造成铝模安装过程中,安装并调试好的预制内隔墙局部偏位,从而影响到预制内隔墙与结构梁、剪力墙的垂直度、平整度偏差。

⑤铝模板在经过多次拆装后,与预制内隔墙的拼缝压槽板会有一定的变形以及预制内隔墙压槽口处有一定的残留余浆,在铝模板安装过程中未及时进行处理,铝模板加固时,会造成调试合格的预制内隔墙偏位。

⑥根据现阶段的工艺做法,预制内隔墙底部在放置高强垫块后再进行专用砂浆座浆,铝模安装时座浆已经凝固完成,进入铝模安装阶段后,调校预制内隔墙垂直度、轴线位置会造成座浆层与预制内隔墙分离,留下质量隐患,因此对预制内隔墙安装和调试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到精细化管理。

⑦现阶段,施工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高,存在未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现象,如预制内隔墙吊装就位后垂直度校核不到位、预制内隔墙安装轴线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构件进场验收不严等,都将影响到内隔墙的安装质量。

2.4、与剪力墙接缝位置开裂

在传统建筑中,砌体与主体结构相接位置开裂情况较普遍,除采取增加拉结筋的措施外,还需要在抹灰前,接缝位置加挂钢丝网,以防止接缝开裂。

预制内隔墙在剪力墙砼浇筑前安装到位,预制内隔墙与剪力墙之间粘结强度不高,受温度变化引起构件收缩,导致接缝部位出现开裂现象,为防止预制内隔墙与剪力墙接缝位置开裂,在预制内隔墙上预埋Ф12套筒,剪力墙封模前安装Ф12钢筋将预制内隔墙与剪力墙形成整体。

预制内隔墙与剪力墙拼缝位置,受温度变化引起构件收缩,仅依靠预制内隔墙与剪力墙之间设置拉结钢筋,在主体结构完成后,仍然会引起接缝部位开裂,仍需采取其它的处理措施。

2.5、在梁底卸载处理不到位

受装配式施工工艺限制,在前期深化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结构梁变形需要,预制内隔墙在结构梁施工前安装到位,底部采用高强垫块和专用砂浆座浆,顶部在结构梁砼浇筑时,结构梁砼直接浇筑在预制内隔墙上,导致结构梁无法正常变形,引起梁局部开裂;

为避免梁出现开裂现象,在装配式深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在预制内隔墙与结构梁之间增加一道柔性垫层,以预留出梁的正常变形空间。

2.6对后期精装修的影响

①预制内隔墙在模台进行钢筋绑扎、砼浇筑及振捣,模台底面为光滑钢模,因此预制内隔墙成型后,一面为光面(生产时模台底面),另一面根据现场需要,可以压光、也可以进行拉毛处理。厨卫间、公共部位等墙面采用粘贴墙面砖较为常见,当墙面只有一侧粘贴墙面砖时,可以调整预制内隔墙的生产,需要进行墙面砖粘贴面朝向并进行拉毛处理;但当出现预制内隔墙两面都需要粘贴墙面砖时,受材料性能限制,需要对预制内隔墙的光面进行拉毛处理或者涂刮背胶。

②预制内隔墙在预制过程中,将水电管线、开关盒等同步进行预埋,精装修过程时,如需要对水电管线、开关盒等进行位置调整,需要在预制内隔墙上进行开槽、凿除,施工难度大、返工费用高。

③在住宅项目中,部分住户根据自身爱好,对户内布局进行调整,内隔墙进行移位、凿除等,但是采用预制内隔墙后,进行内隔墙的移位、凿除等施工困难,返工费用高。

3、预防及处理措施探索

3.1、健全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对于预制内隔墙的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预制构件的加工、生产、运输全过程,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应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项目部要完善管理制度,包括预制构件加工、运输、储存、运输管理制度。

建筑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砼预制内隔墙在工厂内生产,做好构件预制厂的原材料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对预制构件的原材料进行全过程管理。

3.2、加强设计深化管理

①在设计前期,需组织建设、设计、生产以及施工等各部门预制内隔墙的布置、拆分进行充分论证,共同进行策划,提出最优方案对预制内隔墙的构件尺寸和形状、节点构造等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并对制作、运输、安装和施工全过程的可行性和造成进行预测。

②在预制内隔墙深化阶段,应加强与建筑、装修、结构、水电安装等专业的配合,深化设计图定稿前,应组织建筑、装修、结构、水电安装等专业设计人员以及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进行联合审图,减少后期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

3.3、构件质量管理

①加强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落实监理单位在构件生产过程中的监理旁站责任及施工单位的管理责任。

②预制内隔墙运输通常采用专用运输架,运至施工现场后,将预制内隔墙和专用运输架一起存放在指定堆放场地,运输架里侧的预制内隔墙无法进行质量检查,因此应在预制内隔墙的装车时加强质量检查,重点控制预制内隔墙的出厂质量检查,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允许出厂。

③施工现场安排专人对预制内隔墙进场质量进行验收,要求构件生产单位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④预制内隔墙吊装前,应再次组织进行构件的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吊钉部位是否损坏、构件的外观质量等。

3.4、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①施工现场在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策划时,预留足够的构件堆放场地,减少构件的二次转运,避免预制构件在转运过程中导致的变形。

②加强测量放线质量管理,楼层定位轴线、预制内隔墙控制线等要求专业测量员放线到位,同时吊装班组应安排专人参与。吊装时应严格控制吊装位置偏差,且采用钢尺校准。

③预制内隔墙安装完成后,要使用靠尺进行校准,且每次使用靠尺前必须先对2米靠尺进行校准,人员需固定人员进行校准,每次合模后再次进行一次校准。预制内隔墙轴线偏差、垂直度、标高校核未合格前,严禁进行剪力墙铝模板安装。

④总结分析采用预制内隔墙项目,与预制内隔墙相接的剪力墙长度不大于300mm时,接缝位置基本没有开裂情况;当与预制内隔墙相接的剪力墙长度大于300mm时,接缝位置开裂情况非常普遍。为保证工程质量,在预制内隔墙与剪力墙接缝两侧压槽200mm宽、10mm厚,主体结构完成后,压槽部位挂网抹灰,但是压槽深度较小采用传统的砂浆抹灰空鼓风险非常高,采用轻质砂浆进行抹灰(内挂玻纤网)能有效防止压槽位置的抹灰层空鼓。

⑤严格控制预地环预埋高度,过高易造成预埋环变形,过低会造成预制内隔墙斜撑杆无法固定。

3.5、加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培训

装配式建筑在最近几年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装配式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特别是砼预制内隔墙应用的实例少,大量的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接触的不多,施工经验缺乏,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其能够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对于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好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首先要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培训的责任,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该由谁来组织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培训的频率等,加强参训人员的监督和考核,保证教育培训的效果。

注重阶段性教育,定期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做好装配式施工工艺、质量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的宣贯。

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组织召开质量专题会和技术交流会,分析总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提出改进意见,持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质量意识。

4、结论和建议

砼预制内隔墙替代传统砌筑施工方法,实现免抹灰、取消湿作业,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建筑砂浆使用,符合绿色建筑发展的需求,提高现场文明施工,减少人工使用量,降低项目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同时砼预制内隔墙要求精细化管理程度高,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预制内隔墙采用砼浇筑,相对于传统砌体强度高、整体性好,但是墙体自重大,在项目中多预制内隔墙向轻质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采用强度高、轻质的材料浇筑预制内隔墙,将预制内隔墙的设计厚度调整为100mm厚,从而减轻墙体自重、减小结构荷载、减少结构配筋,节约材料;将墙体设计为100mm厚,不但可以减小结构荷载,还大量减少墙体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

5、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 43/T 314-2015

[2]湖南省绿色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J 43/T 332-2018

[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G310-1~2

[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GJ08-2117-2012

[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DG/TJ08-206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