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探讨

王幼银

晋江市青阳街道青华幼儿园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总体思路与策略更为先进,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影响很大,而想要保证区域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保证材料投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注重对幼儿动手能力以及心理发展的合理引导,让活动可吸引每一位幼儿参与其中。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活动材料,材料投放

引言: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幼儿培养手段,其注重对幼儿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动手能力等诸多层面的引导,让幼儿处于一个更为有效的教育环境之中,以幼儿主动参与为基础,让游戏与活动充分融合,充分发挥每一位幼儿的主动性与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对于活动开展影响很大,材料是否合理,材料是否可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位幼师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

1、当前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1、材料投放的盲目性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过程中,对于材料投放未能进行有效分析,材料投放盲目性很强。例如,某幼儿园在开展“拜访大树”的主题活动中,幼师制作了很多种大树图片,而幼儿则需要在指定时间内从中找到相同类型的大树,该活动的主旨是让幼儿产生对自然植物的认知兴趣。这种认知性与探索性的活动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但是,如果材料种类单一,教师没有真正丰富活动内容,幼儿群体将很快产生厌烦情绪,区域活动的最终教学质量下滑,活动对幼儿群体的影响力也将受到巨大影响。此外,幼儿认知水平十分有限,而很多幼师投放的材料超出幼儿的承受能力,幼儿难以在活动中真正完成教师提出的各项任务。

1.2、活动材料的孤立性

主题性区域教学活动开展时,需注重材料内容与类别的丰富性,以多样化材料吸引每一位幼儿参与其中。但很多幼师投放的主题区域活动材料在功能层面十分单一,如单一的图片或单一的模型等等,加之多数材料无法二次回收利用,直接影响到活动对幼儿的最终影响效果。受年龄因素影响,幼儿对多数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幼儿在参与活动时,活动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失去新鲜感,如认知类活动中对不同瓶子的区分。这些单一的材料在使用后被直接放弃,没有循环使用,材料的作用被大幅压缩。

1.3、材料过于复杂

调查显示,多数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在材料使用上没有关注幼儿群体特征,材料类别复杂,活动工作量庞大,这就导致教师不仅要思考每一个活动区域的材料类别,也要思考区域整体对幼儿的影响,材料与材料之间能否形成相互衔接等等。但这种高复杂度的材料投放方式,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幼儿培养效果低下。

2、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

2.1、注重材料的适宜性

材料适宜性是指材料自身需要与活动内容相匹配,活动需要与幼儿年龄特征相匹配,幼师应注重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分析。例如,某幼儿园在开展剪纸类区域活动时,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师指导学生沿着特定的线条完成纸张的裁剪,而剪下来的线条又被拼接成一个个幼儿自己喜欢的作品,整个活动幼儿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且活动两个阶段的有效衔接,也让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2、注重材料的多样性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应关注材料的多样性特征,这种多样性是指材料内容与类别应足够丰富,不能过于复杂,也不用过度考虑美观,可从生活角度入手,大量使用原始材料,保证幼儿有需要时即可获取到。

2.3、注重材料的价值性

区域活动材料应注重循环利用,活动材料价值应被最大限度挖掘。材料价值不仅体现在资金层面,更体现于对幼儿的影响,循环利用每一项活动材料,不仅可减少活动资源浪费,也能让幼儿在材料的反复利用中,保持探索精神,思想与实践不再被单一的活动所限制。

2.4、注重不同材料的联系性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材料与材料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材料应保持共用性与相互作用性。很多活动材料可长久反复使用,很多材料亦可应用在不同活动之中,对于幼师而言,在使用材料时应以活动主题为核心,综合对比不同材料,开发材料的使用价值。此外,教师可邀请家长群体参与其中,在丰富材料类别的过程中,让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效果进一步加强。不同材料之间也存在思想层面的启发效果,幼儿使用这些材料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也会收获更多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2.5、注重材料的统一性

区域活动材料应注重与活动环境的融合,注重材料风格的统一性。教师在制作、投放材料时,应综合思考材料元素的特殊性,注重整体风格的融入与塑造,替换那些与整体不和谐的材料资源,进而从环境与整体层面,建立起幼儿与材料之间的有效桥梁。

2.6、注重材料的有效性

幼师应针对当前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现状,结合整体教学方案判断所需投放的具体材料。幼儿园活动中,很多班级的活动主题具有相似性,但是这些活动的具体材料与细节,却需要保持针对性与个性化,幼师应结合所在班级学生的整体特征,完善活动流程与内容,让区域活动可真正起到教育效用。例如,如果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互相帮助完成系鞋带,亦可通过投放的鞋子与鞋带,让幼儿主动去探索为自己系鞋带的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性主题活动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让幼儿拥有更多表达自我感受、意愿与想法的空间,亦可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加大对活动材料的分析与应用,保证活动材料投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活动对每一位幼儿的影响效用,进而为主题性区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雅倩.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

[2]岳立慧.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D].河北大学,2020.

[3]林银燕.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探讨[J].考试周刊,2019(48):194.

[4]顾静.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探讨[J].成才之路,2018(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