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加坡教育不平等比较和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中国与新加坡教育不平等比较和启示

任思萱

新航道锦秋,山东省青岛市 266011

摘要教育不平等现象是指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该现象依旧存在,并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与新加坡的教育政策,梳理可推广的方案最终促进教育平等。首先,通过问卷法了解不平等的现状,其次,整理问卷了解两地学生实地感受。结果表明不同国家教育依旧有明显差异,包括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质量。这说明国内相关政策仍有可以调整的空间,需要更多的注重教育投入及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最后梳理了两地政策,从多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教育现状,教育政策


一.背景研究:

教育不平等是由于教育设施、师资等资源的不均等分配,让教育出现了不公平现象。在近几年,教育不平等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贫富差距变大而导致文化差距变大,越来越多的人们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而限制自己的就业选择。

1、教育政策的不公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国家推出了“集中精力办好重点学校”的倾斜政策。重点中小学、大学应运而生,持续到现在,而且愈演愈烈。重点风潮中,造成了强势学校越来越强,但无力肩负起普及教育;弱势学校越来越弱,无力承担正常教育。强、弱学校缺乏教育发展的可比性,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的局面。反之,拉大了学校间平行发展的差距,加大了教育不公平。
2、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严重失衡
  城乡失衡,主要表现为国家教育投入不公,明显地重城市,轻农村。师资力量不公平。1993年城市中小学的师生比,高中为1:11.16,初中为1:13.04,小学为1:19.83:而在衣村,高中为1:11.18,初中为1:16.56,小学为1:23.13。城乡师资力量的差异还表现在质量上,沿海一些城市己由大专生担任小学教师,本科生担任初中教师,而中西部地区有6 个省市初中专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低于50%。近几年虽然在免费师范生政策、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西部地区特岗教师、支教政策、提升教师待遇等众多政策的影响下有所改善,但东西部、城乡差距依旧极为明显。

3、研究目标

本文期望通过调查从而了解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以及和与新加坡的差异。其中,国内不平等问题较为凸显,新加坡有一定经验,最终通过交叉对比了解两地当下情况,分析、获取经验、从而推进改善教育不平等的现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从18到22岁的中国高中与大学生和新加坡的留学生以及本土人总共63人进行问卷回答其中,男性25人女性38人。其中有3人就读于国内公立,20人国内私立、8人国外公立、32人国外私立。

2.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法中的问卷法来比较国内与新加坡的差异。问卷共12道题,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其中包含了基础信息,国内现状还有国外现状,这三个方面。由问卷星平台收集参与者的回答,发布在微信等各个社交软件。


三.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在63人中 95%人生活在小康家庭而5%的人生活在富裕家庭。父母教育程度普遍高于本科学历。在师资配比上我们可以看出两国都有明显差异。同时,新加坡的基础设施要比国内好。成绩上,对于优秀率新加坡要高于国内24.09%

61bab0e3f20b0_html_aec323ab0ff5fd0b.png

(图1)中国与新加坡的教育资源相关数据概览

四.讨论

结合中新两国目前相关政策分析,造成数据呈现的现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师资配比;2.基础设施;3.经济发展所产生所引起。中国发展起步的较晚,虽然在近年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发展不平衡,经过人均计算后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在教育投入上存在城乡差异较大的现象,在教育理念方面偏重于灌输式教育。而新加坡为港口城市,人均GDP较高,教育投入较均衡,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

经过梳理,以下几点为两国可推广、借鉴的做法。

(一)中国政策有:
(1)关注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教育

关注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包括:城市薄弱学校、偏远农村与贫困地区、特殊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等。保证生理与智力残疾儿童、移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确保所有儿童完成9年义务教育。
(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应在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的面貌。对人口稀少的偏僻农村和牧区,不仅要给当地的学生以不同形式的帮助,还要改进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消除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种种不平等现象,缩小地区之间的质量差异。

(二)新加坡政策有[6]
(1)完善的伸展性极强的现代教育制度和明确而实在的双语政策

每一公民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都有整套教育培养方案。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调整着教育政策,我们熟悉的“双语政策”、“精英模式”、“德育方案”等应运而生。

(2)充足而保证性的教育经费投入和一流的办学条件。

学校都配有诸如图书馆、球场、健身室、网球壁球场、装有音响系统和多媒体放映设备的多功能礼堂及特别课堂等设施。

(3)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高威望的职业,实施教师“品牌”战略。

在新加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的一部分,全社会已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师已成为令人羡慕的品牌职业,他们高学历、高水平,精通双语或多语

(4)与经济发展同步而聚集的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

新加坡的家长们支持学校开展双语教育,为了配合学校教育,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各种课程,自觉而积极地参加政府资助举办的各类培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以便更好地辅导孩子。


五.启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前教育不平等情况影响会在未来几十年里逐渐显现出来,并影响会很深远。我建议政府应该对慕课平台给予支持,特别是免费课程的教育平台在融资、税务方面给予鼓励。另外教育行业机构比如学校、研究所也应该多一份社会责任心,一方面多组织各类免费培训或者在线课程,与社会分享研究成果,培养社会群体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对一些贫困人群的优秀学生进行经济援助。


文献:

[1]段然.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7,(04):86-88.

[2]柳爱民,段丽华•教育公平:教育发展质与量的双重度量[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2 (5):104.

[3] 谈松华.“短缺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公平与效率[J] .教育研究,2001 ($):3-7.

[4]刘光. 应发展面向花村的高等教育[J]. 中国教育报,2002. 1. 5(4).

[5]罗文华,张晓鹏。新加坡的教师和教师教育状况.广西师苑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0

[6] 武晓军. 新加坡教育政策及社会效力对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