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环境的山地度假酒店设计浅析——以四会江谷酒店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融合环境的山地度假酒店设计浅析——以四会江谷酒店为例

阮晳鸣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可持续的产业旅游开发需充分尊重原有生态环境,设计和建设过程需体现因地制宜原则。本文以四会江谷酒店为例,对其自然资源和开发定位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基于环境融合角度,归纳出山地度假酒店在总平面布局、竖向设计、交通流线组织、立面造型、立体绿化、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山地度假酒店;融合环境;因地制宜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在自然区域开展的能够保护环境,并支持当地人民良好生活的旅游活动。”真正的生态度假旅游,首先是对生态环境表达充分尊重的过程,是人类与大自然友好对话的过程,是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态以及在必要的文化建设中再造新生态的过程。因此,对于原有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区域,在进行产业旅游开发时,应摒弃旧有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为原则。设计上应因地制宜,充分融合原有生态环境。本文以四会江谷酒店为例,基于环境融合角度,对山地度假酒店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希望为同类型设计作出些参考指引。

1自然资源丰富的项目区位

四会市位于广东中部偏西,是肇庆市下辖县级市,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因境内西江、北江、绥江、龙江“四水会流”而得名。江谷镇位于四会市的中部偏北,距市区19公里,在政府规划蓝图中,被赋予“四会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江谷镇于2019年入选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镇内自然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特色突出。

江谷项目位于四会江谷镇西北部,距四会老城区约25公里,依托山谷地形和江谷水库,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甚好。其中,江谷水库岸线曲折绵延,景观变化丰富,其水域面积达233公顷,水质晶莹碧透。目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仍保持着一方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江谷水库,对珠三角休闲、旅游、度假的游客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2以山地度假酒店为亮点的多元化业态布局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整个江谷项目以“生态康养”为设计主题,以江谷水库作为链接纽带,将“世外桃源”旅游度假区、生态养生居住区、健康疗养度假区、山地运动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五大主题区有机串联,联动发展。五大区域共同形成“农业教育、农耕体验、农业科技、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的多产业、复合型旅游业态。(如图1)

61b9b20c54446_html_28bf8d9f7f14b343.jpg

图1业态分析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其中,江谷酒店位于生态养生居住区组团内,地处居住区整体规划北侧,南靠江谷山脉,北临江谷水库,自然条件优越。作为整个产业旅游的首期建设项目,是整个产业旅游的点睛之笔。项目定位为山地休闲度假酒店,占地面积约0.3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平方米,集餐饮、会议、商业零售、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身。整体设计思路以“消隐”“融合”为核心,强调和山、水自然景观的有机联系、有机融合。

3消隐于山水之间的酒店建筑布局

3.1总平面布局顺应山水

酒店总平面设计依山就势,顺应等高线方向,呈“一字扇形型”布局。房间布置根据地块现状,按照景观最优原则,采用单廊式布局,并将所有客房主朝向面对湖面,呈环抱之势,以获得最佳观景体验。(如图2)

61b9b20c54446_html_18536c5d1d5d6348.jpg

图2总平关系与竖向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竖向设计消隐建筑体量

酒店位于山地之上,受用地范围狭长和建筑面积要求等设计条件限制,仅能设计为一体式建筑,场地原始高差近25米,如何将大体量建筑有机融入山林环境,是本项目需解决的最大问题。

酒店共分七层,项目竖向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在首层和七层设置双入口,功能布置上采用“公共-私密-公共”的三明治结构。主入口位于七层南侧,布置有销售中心、酒店大堂和健身房等公共空间,从主入口方向看来,仅一层建筑体量,低调契合山林。进入大堂后却有惊喜,湖光之景扑面而来。顶层设置无边泳池和天空吧台,客人休闲、畅泳的同时能体验与山水的极致融合。次入口位于首层北侧,首、二层以餐厅、商铺、会议等公共空间为主,配套用房为辅,公共空间临湖布置,亲水宜人。客房较为私密,则设置在三到六层,共有五种房间以应对不同需求。建筑与山体之间留有采光通道,可实现建筑双向采光,并有效改善通风环境。(如图3)

61b9b20c54446_html_e9ced3bb9873af9e.jpg

图3入口及竖向功能分析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景观设计上,利用常水位常年较低的水文条件,在负一层设置亲水平台,与首层绿化步道结合一起,形成双层立体绿化廊道,丰富江边景观的同时还提供了宜人的活动场地。

3.3交通流线组织高效便捷

南北双入口设计能有效组织双向客流,实现人车分流。七层南侧主入口连接住宅组团和住宅商铺部分,是内外部客流的主要入口。停车场位于主入口前方,各方来客停车便捷。首层北侧次入口仅为人流人口,入口北接江谷水库和游船码头,入口前方设有亲水平台和绿化步道,除必要或紧急情况外,室外区域平时仅限人行,在实现人们与湖景的亲密接触同时有效保障来客安全。

竖向功能组织采用“公共-私密-公共”的三明治布局模式,功能分区合理。横向平面流线设计将公共和客房空间朝湖布置,辅助空间朝山布置,客人和后勤流线前后分离。主要交通核心筒设于中部,有效解决平面流线过长的问题,东西两侧各有疏散楼梯和货梯辅助解决垂直交通,流线清晰顺畅。

4融合山水环境的酒店立面设计

4.1退台式造型呼应山湖景观

酒店建筑立面风格现代简约,立面设计以横向线条为主,舒展延伸。造型设计充分与自然结合,以湖岸线及居住小区景观为背景,引入仿生学及弧型流线设计,外观如蒲鱼逐浪,退台式设计呼应山谷轮廓,整体造型又形似轮船,呼应水景元素。公共区域采用落地大玻璃,每层客房则设置观景阳台,建筑体量层层退叠,层层看景,充分利用湖景资源。(如图4、图5)

61b9b20c54446_html_d5ba90091a26ab4c.jpg61b9b20c54446_html_23b5235fc67f1de7.jpg

图4北立面分析示意图 图5南立面分析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立体绿化突显生态特色

为更好融合山形特色,体现生态特征,酒店设计引入垂直绿化系统。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形态色彩,在各层观景阳台、顶层屋面选取勒杜鹃、金银花等作为主要植物,并在局部位置种植使君子、牵牛花等爬藤类植物,使绿色能从阳台、窗台延伸至预装了花架的建筑山墙面。

绿色植物具有低反射率,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能降低空气温度,增加湿度,创造宜人的微气候。爬藤植物由于几乎全由叶片构成,不仅节省空间与水源,对栽培基质要求较低,也是更加高效的碳封存引擎,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释放,保护墙体结构不受紫外线辐射和其它物理伤害,延缓材料老化。有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立面,墙面温度变化更小,建筑能耗更低。除以上优势外,酒店所选用的绿植类型还具有成本低、维护方便、装饰效果好的特点,绿色的建筑外衣与山林连为一体,随四季变换,与山林环境共同生长。

4.3立面材料注重经济适宜

建筑材料宜就地取材,需注重经济适宜性。江谷酒店主体材料以真石漆为主,造价经济,成本单方造价仅为陶瓷薄板的1/4,铝板的1/6—1/8。真石漆采用水性乳液,较为环保,自然色泽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且仅占石材重量的1/30,附着力强,不会像石材整体脱落,能有效保障安全。虽然石漆的耐污性没有陶瓷薄板和铝板高,但是石漆容易翻新,维护成本低。结合项目定位和运输条件,选用真石漆是适应当地情况的高性价比选择。除真石漆外,酒店局部使用仿木纹效果的埃特板,材料性能环保,色调材质呼应自然。

5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长假制度的实施推行,旅游模式从单一观光型旅游迈向复合度假型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度假型酒店的大量建设。山地度假酒店作为度假酒店的其中一种类型,与自然环境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在设计时更需充分尊重和融合原有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因地制宜地的设计策略,以保障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生态度假旅游。

参考文献

[1]陈蔚,周云飞.浅析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的建筑设计方法——以神农村落特色度假酒店方案设计为例[J].室内设计,2013,28(02):41-45.

[2]戴志中.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J].城市建筑,2006(08):20-24.

[3]佘俊涛.地域文化山地酒店设计研究及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李林.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研究[D].四川大学,2004.

[5]陈柳钦.从人文视角深化对绿色建筑的理解[J].建筑节能,2010,38(1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