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自尊视角下的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情绪与自尊视角下的中小学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秦雯

泰国博仁大学

摘要:想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之研究,就需要进一步探究情绪与自尊对职业倦怠产生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教师的工作时间与情绪劳动有着显著预测作用,如工作时间越长其情绪就会变得枯竭,同时也提升了去人性化水平,导致教师的成就感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自尊部分中介积极情绪会对情绪枯竭与低成就感产生影响,一部分的中介消极情绪对情绪枯竭与去人性化产生影响,而完全中介积极情绪会对去人性化与消极情绪对低成就感产生影响。

关键词:情绪与自尊;中小学教师;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前言:

青年教师是中小学教师工作者中的中坚力量,同时承担起培养国家新生力量与发展基础教育的重大使命,青年教师自身也承担着家庭、生活等多种压力。在现今社会发展背景下,教师的入职门槛在不断提升,呈现出一种任务重、收入低以及晋升难的常态化现象。在大城市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因为大多数教师受到的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所以有着比较高的职业期望,但是也需要面对住房、收入等多种社会现实的挑战,职业倦怠现象也可能随之产生。

一、工作年限越长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中小学青年教师整体的职业倦怠程度不高,但是依旧可以凸显出部分教师随着年限的增加,对于职业倦怠水平产生影响。青年教师工作时间更长,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枯竭与去人性化程度也会相应提升,呈现出比较强的职业倦怠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低成就感存在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教师的成就感体现与工作年限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常我们会认为个体对自身成就感的评价,都是需要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例如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等,这样的一种体验感并不会伴随时间消失[1]。所以随着教师工作年限的不断增加,会增加更多的教学成果,但是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疲惫、麻木等职业倦怠感,此类情绪的产生,并不会对青年教师成就感的客观评价产生影响。

二、情绪状态通过自尊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等,都会与其自身的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关联,此时自尊则在中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当教师产生积极情绪之后,更多感知到的是他人的认可,可以提升自身的自信心会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精力,最后会减少职业倦怠感的出现;但是教师产生消极情绪时,更多接收的是负面信息,对自身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青年教师自尊受挫加剧了职业倦怠感。

自尊作为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的一种中介变量,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在不同维度的预测中,最终出现的中介效应也是不同的。自尊将去人性化与积极情绪有效的中介在一起,同时也中介了情绪枯竭、低成就感等影响;同时在自尊部分中,也完全的中介了消极情绪与低成就感所产生影响,对情绪枯竭、去人性化起到部分中介的影响[2]。加之并不能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简单的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二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最终也会出现不同影响作用的变量,最终研究结果表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双变量模型假说: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作为不同的变量,彼此之间是独立不干扰的,任意一个变量都不会受到另外变量的影响,是彼此排斥且对立的。在教师不同情绪状态下,自尊也会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产生影响,只有深入掌握教师职业倦怠出现的机制,才能够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策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出现。

三、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立足于积极情绪角度来讲。首先是自尊部分的中介作用,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好的情绪会起到缓解情绪枯竭的作用,教师自尊感的提升可以感知到更多的成就。其次是自尊的完全中介作用,在认知失调的理论研究中,一旦个体认知与行为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需要保持一致性,个体的态度就会出现变化。对于中小学青年教师来讲,去人性化是一种职业倦怠的关系维度,主要包含的是个体与他人的评估,职业倦怠程度强则通常表现为个体呈现出消极、麻木的态度,如果在工作开展中得到尊重与认可,就可以促使其认知与价值观转变,继而友善的对待他人[3]。自尊则是起到一种可以搭建桥梁让教师与他人沟通的作用,这一变项的影响会全面展现出来,即自尊能够在积极情绪与去人性化维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业。也就是说在现今的工作、生活中,要为中小学青年教师给出充足的尊重与认可,促使其收获更多的友善提升自己的满足感,缓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从消极情绪角度来讲,自尊部分中介效应则表示,如果教师的情绪比较消极,也会导致教师丧失工作热情与自身的评价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是对他人或自身的否定、麻木等态度。自尊在低成就感的完全中介作用中,更多是对教师自身成就感的认可,以及教师的自我投入与评价,教师出现消极情绪会增加自身的情绪投入与消耗感,与实际的客体成就并不冲突。包括中小学青年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对工作认可程度比较高,但是有着较为强烈的倦怠感,自尊的出现就会提升教师的认同与成就感,但是消极情绪会导致教师情绪枯竭与态度淡漠,缓解教师的消极情绪,可以提升教师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结语:

在一线城市的中小学学校中,教师是经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了自身价值实现的期待值,此类人才在社会视角中长期处于高等层次的人才地位,而中小学教师收入处于城市中等偏低的水平,所以就会出现自评与他评之间的冲突。同时中小学教师的自尊与情绪状态,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在本次研究中还需要加深考察,掌握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实际状况,例如,利用量化分析具体数据或质性访谈法进一步探究出情绪与自尊如何影响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袁桂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析[J]. 黑龙江科学,2020,11(03):136-137+141.

[2]赵月,黄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7,(05):15-18.

[3]赵富学,王发斌,田国祥.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研究[J]. 基础教育,2014,11(06):78-86.